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社科院专家谈保卫汉字:回到古汉语时代不现实

2014年09月24日 11:1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日前,学者郦波撰文称:“汉字正在经历百年来的第四次危机,即由汉字手笔书写向汉字键盘或语音录入的巨变所引发的母语情感的淡化。”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支持者认为文字乃文明之所寄,不可轻忽,拯救汉字书写刻不容缓。也有不同意见认为,汉字并没有危机,书写手段的变化确实有一定的冲击,但不会改变汉字的生存状态。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革新,从键盘输入时代到语音输入时代,诸如“提笔忘字”、“多义字混用”等现象,屡屡引发社会讨论,“汉字危机”的话题不止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汉字的使用是否真的面临危机,人们莫衷一是。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新技术时代的汉字?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明说:“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传播技术的变化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播之中,这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而非是文化没落的表现。”

  如同拉丁文、古埃及文字等语言文字的衰落,汉字在当代社会的书写状况也使得很多人对汉字的未来忧心忡忡,不过张晓明认为:“不必过于担心,汉语并不会衰落,更不会消失,危机或许存在,但危中有机,事实上,文字和传播方式革新的历程中,每一次发展中的机遇,积极的效果都大于消极的影响。”

  传播技术革新是好事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传播技术的发展,总是朝着更简单的书写、更高速的输入、更快的传播发展,以前大量低效率的输入和传播被高效的方式所替代。因此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播之中,这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而非相反。

  北京晨报:汉字的使用当前已经成为很多人担忧的问题,在您看来,是否存在汉字危机呢?

  张晓明:从传播技术上来说,印刷机的发明肯定是一次巨大的变化,人力的抄写变成机器印刷,那个时候会不会有人认为这是文字书写的没落,甚至认为是文字的没落呢?再说广播的发明,传播方式从文字变成语音,是不是也会有人认为这是文字没落的象征呢?类似的争论其实一直都有。而事实上,从现代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传播技术的发展,总是朝着更简单的书写、更高速的输入、更快的传播发展,以前大量低效率的输入和传播被高效的方式所替代。因此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播之中,这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而非相反。

  北京晨报:也就说,不必把汉字书写中的一些问题看得过于严重?

  张晓明:诸如提笔忘字、多义字混用等,甚至还有专门的谐音广告词等,这些问题确实都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汉字就面临着灭绝的危机,不要把问题看得太重,书写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变化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更不要把文字的书写看做是少部分人的特权。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发展中的机遇,积极的效果都要大于消极的影响。

  “拯救汉字”、“拯救汉语文化”……到底应该如何应对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键盘和语音输入的方式,是否真的就是汉字危亡的征兆?一种文字的存亡,究竟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又如何重新唤起人们书写汉字的兴趣?

  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明认为:“对于汉字来说,首先是要进入到现代话语规则之中,进入到整个世界体系之中,很多人对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则不认可,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事实上,不进入现代社会的表述规则之中,就有可能影响使用汉字的人们去更多地接触现代化。”

  书写在简单化

  北京晨报:有学者提出百年来汉字数次经历危机,在您看来,汉字百年的变化背后,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张晓明:从毛笔到钢笔,到圆珠笔,是书写方式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把写字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使得更多人能够进入到书写和传播之中。到了键盘时代,变化又有所不同,这个时候,更简单和高效的输入方式替代了原本的书写手段,写字变成了一种培育自我修养的方式。事实上,非独文字的书写如此,更多的领域中,都有类似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很多的谋生手段,变成了少数人的艺术创作,人类的战争武器,变成了体育竞赛的道具,人类的生产工具,变成了艺术品等。这是发展的规律使然,重复性的劳动为机器所替代,原本的工具被更新的工具所替代。

  北京晨报: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张晓明:是的。就文字来说,不仅是汉字如此,英语也是一样,在印刷机出现以前,人们在羊皮上书写,一本《圣经》,要几十只羊的皮,成本太高,书写太慢,传播太窄。印刷机带来了传播的革新,但是如果找一找,肯定能发现,几百年前的英国人,对印刷机一定有太多的牢骚。

  汉字会消失吗?

  北京晨报:许多人提到拉丁文、古埃及文字等许多古文字的衰亡,认为如果不加保护,汉字也有可能衰亡,在您看来是否有这样的危机?

  张晓明:文化的传承,和使用这种文化的群体有关,历史上确实有太多消失或者衰落的文字,更重要的原因是,使用它们的群体太小了,或者这种文字的本民族都不使用,当然会衰亡。而汉字不同,中国这么大,有这么多的中国人每天在使用汉字,无数的经济活动以汉字、汉语为交流和记录的方式在进行,汉字自然不可能衰亡。

  北京晨报:键盘输入,以拼音文字为基础,这是否会影响汉字的使用呢?

  张晓明: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诸如提笔忘字等,使用网络,使用拼音的方式输入,确实要快得多,这本身也是传播发展的趋势使然,不可避免。但这种影响是一时的,汉字保存和延续下去,是完全可能的,并不意味着以拼音文字为基础的键盘输入会导致汉字消亡。相对来说,汉字是带有文学艺术性的文字,而英语更偏重于技术性,是被现代科学彻底改造过的文字,两种不同的文字,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共存的。

  汉语在规则之外?

  北京晨报:现代社会诞生于拼音文字的世界,这使得拼音文字成为许多现代传播技术的基础,汉语在这样的世界中如何自处?

  张晓明:几百年来,现代科学确实诞生于使用拼音文字的世界,因此,许许多多和现代社会紧密相关的东西,都建立在这样一套规则之下,文字输入方式是其中一方面,更多的方面,比如大量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表述方式等,众多的科学语言,都是以拼音文字为基础的。我们的汉语曾经也出现过对自然科学的表述系统,我们也有《九章算术》,但是最终并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说市场经济是从中国发源的,现代科学是从中国发源的,我想可能现在的西方人就要学习中国的《九章算术》,就要学习用中文去表述众多的科学技术。当然,假如有这样的情况,汉语成为现代科技语言,它本身也必然会变化,也会引入诸如阿拉伯数字之类的代码系统。

  北京晨报:事实上,假设并没有发生,那对于现在的汉字来说,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张晓明:对于汉字来说,首先是要进入到现代话语规则之中,进入到整个世界体系之中,很多人对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则不认可,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事实上,不进入现代社会的表述规则之中,就有可能影响使用汉字的人们去更多地接触现代化。

  汉字能够表述现代世界

  北京晨报:为什么要进入到世界话语规则体系之中?

  张晓明:人类世界,总有一些东西是普遍性存在的,比如说国际商业规则,比如说人类交流的准则等,这些东西不论对什么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否认这些普遍性存在的想法是不合适的。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一个民族的开放性有很大的关系,过于封闭,过于强调特殊性,不肯加入到世界之中,反而会使得文字变成博物馆的收藏。

  北京晨报:既然现代科学体系诞生于拼音文字世界,汉字是否真的能够融入到这个体系之中呢?

  张晓明:当然可以。事实上,汉语本身是联合国五种常用语言之一。而且,随着中国越来越多进入世界,和世界交流越来越多,世界范围内的表述方式也必然会越来越多渗入中国因素,渗入汉语因素,不论是国际规则也好,还是交流方式也好,都会加入越来越多汉语的因素。

  危险在于自我封闭

  北京晨报:也就是说,更多的开放反而会强化汉语言文字的使用?

  张晓明:文化最大的风险,是自我封闭。只要能够积极地加入到世界语言文字体系之中,分享普遍规则,世界性的表述体系,必然也会增添更多的汉语元素。相反,如果过于封闭,不肯接受和加入到世界之中,世界也不会接纳我们。

  北京晨报:从呼吁保卫汉字,到呼吁回到古汉语的声音都有,这样的方式对汉字的保护是否有益?

  张晓明:在教育体系中,让学生更多地书写,或者在社会中,使得艺术化的书法得到更多人的喜欢,这都很好,也都有助于汉字的保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回到以前的那种状态,拒绝现代的传播方式。事实上,只有更多地加入到现代表述体系之中,才会有更好的生命力。同时,回到古汉语时代,这并不现实,也不可能,一个掌握古汉语的人,我们会觉得他更有修养,但现实中用古汉语交流,必然会很困难。合适的态度是,既积极进入世界表述系统,同时也不拒绝传统文字的留存。现代社会是非常多样的,有人喜欢古汉语,这很好,也有人习惯于键盘和语音输入,这也很好,多元存在,并不矛盾,也不是非此即彼的。

  保护汉字要多做

  北京晨报:汉字问题屡屡成为焦点,不少人认为危机深重,情绪激烈,这种对于文字的情结和情感,有批评者认为过于浓烈,应该如何看待?

  张晓明:有人情绪上激动一点儿,不是坏事,保护汉字,乃至于保护传统的书写方式,这也都很好。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传播和书写方式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保护传统也是很好的事情,现代社会是多元社会,有人主张恢复传统,有人主张革新文字,这都很正常,并不是一定要说哪种应该,哪种不应该。而且现在网络发达,社会多样,交流的手段很多,有观点,就可以形成一个个的圈子,各种不同的圈子同时存在,这很正常。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什么样的方式更有助于汉字的保护呢?

  张晓明:一方面,汉字会保存下来,未来的时代里,应该积极地加入世界,使更多的汉语元素进入到世界表述体系之中。另一方面,想保留传统的书写方式,表述方式的,也没有问题,但光说不行,还是要更多地去做,有人觉得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书写,觉得传统的书法值得发扬等,去做就好。如果光说不做,那就有问题。自己下笔就是错字,文章都写不好,有什么资格喊保护汉字呢?

  晨报记者 周怀宗

  张晓明

  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