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五代琼花亮相《红色娘子军》首演50周年纪念演出

2014年09月24日 16:3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昨晚,虽然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但一点也没影响人们涌入人民大会堂观看中央芭蕾舞团纪念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五十周年专场演出的热情。因为他们将有幸见证白淑湘、薛菁华、冯英、李宁、朱妍、鲁娜、张剑五代琼花同台共舞的历史性时刻。

  场景一

  五位明星粉丝迎请冯英团长

  正式开演前,先播放了一段介绍《红色娘子军》历史的纪录短片。当一代代中国领导人和中芭人出现在大屏幕上,观众席不断响起掌声。之后,在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娘子军连歌》中,濮存昕、唐国强、黄宏、郁钧剑、刘劲五位《红色娘子军》的明星粉丝登台发表感言,而后簇拥着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走上前台,表达中芭人此刻的心情感受。这特别的开场,让整台演出一下子就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庆典气场。

  场景二

  濮存昕为“第六代”连声叫好

  为了突出“红色娘子军”的时代感,每场演出中间,都会请出不同的“琼花”登场,和人们分享这部经典之作的背后故事。唐国强请出第一代“琼花”的扮演者白淑湘,75岁的白淑湘依然身材修长、精神矍铄,她说:“我是这个舞剧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是一个奠基的、开拓的、铺路的、奉献的团队!”

  黄宏请上第二代“琼花”薛菁华,她笑言自己“跳芭蕾的,不会讲话”,“小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老师、编导们口中的‘再来一遍!’”她还向大家介绍了剧中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倒踢紫金冠”源自中国戏曲里的动作,“红色娘子军”创造性地把中国民族艺术和西方芭蕾艺术相结合,留下了让世界为之惊叹的经典。

  和经常在影视剧中扮演周恩来总理的刘劲一同登场的第五代“琼花”代表朱妍,说自己一看见刘劲,就会想起周总理对中芭无微不至的关怀。她说当年中芭演员病了,周总理得知后,特批外汇买来国外的特效药给演员治病;而且为了保护舞蹈演员们的膝盖、腿脚,周总理还特批将人民大会堂使用的地板运一些给中芭,铺在演员的宿舍里,这地板直到2004年第五代“娘子军”们还在使用。

  濮存昕请上今年才第一次主演“琼花”的中芭年轻一代舞蹈演员侯爽,听到小姑娘滔滔不绝讲述新生代对“红色娘子军”依然强烈的情感,濮存昕连声叫好,台下也为这未来的第六代“琼花”响起热烈掌声。

  场景三

  第一代“南霸天”登台令人惊喜

  此次《红色娘子军》纪念首演50周年专场,也特邀了众多老艺术家参与演出。无论是老指挥家卞祖善首先执棒乐团演奏,还是第一代“南霸天”的扮演者、78岁的黄民喧等一批年过古稀的舞蹈艺术家登台表演,风采都不减当年,让在场观众无不惊喜赞叹,也更证明了《红色娘子军》是“不老的神话”。

  场景四

  歌唱家领全场合唱“万泉河水”

  演出第四场中,“军民联欢鱼水情”的场景下,濮存昕请上了戴玉强、殷秀梅、郁钧剑三位歌唱家。郁钧剑说自己“热血沸腾,想起青少年时代学过两年舞蹈的经历”,“正是因为有着‘红色娘子军’的情结,所有走上了唱军歌的道路。”戴玉强说自己当年第一次看《红色娘子军》,“就梦想着自己是‘洪常青’,天天没事儿就爱哼唱着剧中的旋律。”殷秀梅也说自己小时候学过芭蕾,一直热爱芭蕾。郁钧剑立刻“爆料”殷秀梅会跳完整的“快乐的女战士”,濮存昕也借机提议,于是他们一起摆出“常青为琼花指路”的经典造型,让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笑声掌声。

  在三位歌唱家和台上百人合唱团的带领下,全场六千名观众一起唱响了“万泉河水清又清”,让“红区风光好,军民一家亲”的歌声响彻大会堂。宣师一附小的小学生们也像模像样地在台上和中芭演员们一起跳起“军民鱼水情”这段舞蹈,更加体现了这部经典之作的群众性和传承意义。

  场景五

  五代“娘子军”并肩起舞引轰动

  整场演出最令人期待和激动的高潮是五代“琼花”的共同登场。当都穿上戏装的白淑湘、薛菁华、冯英、李宁、以及同为第五代琼花的朱妍、张剑和鲁娜共同登台,在音乐中并肩起舞时,现场沸腾了。

  演出结束,《红色娘子军》首版演出编导李承祥等为这部舞剧做出贡献的前辈艺术家纷纷登台。观众们也都涌到舞台前,用手机、相机为舞台上这难得的团聚留影。

  多次看过中芭《红色娘子军》演出的资深记者李澄感叹:“虽然看了很多场《红色娘子军》,但每次看都会有不同感受。跟随中芭到法国巴黎演出的时候,能感受到外国人看到这样中西结合、既有革命情怀又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时的惊讶,以及国际歌响起时他们的复杂情绪;而在今天这样的庆典场合,会觉得有一种特别的感动,当熟悉的音乐响起,眼泪都会掉下来。”

  本报记者 王润J069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