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景区发展应摆脱“门票依赖”

2014年09月25日 15:50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发展旅游产业并非是做“一锤子买卖”, 景区的保护与开发不应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只有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探索转型升级之路,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随着国庆长假的临近,多家知名景区门票价格“涨”声不断。目前,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票价过百元的景区已达101个,占5A级景区总数的六成。对此,许多消费者纷纷发出“游不起”的感慨。

  近年来,我国许多景区的门票价格节节攀升。国家发改委曾在2007年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但往往3年时间一到,景区门票涨价的消息就不绝于耳,一些票价甚至高得有点离谱。细数涨价的原因,景区大多给出了维护成本上涨、工资上涨、利用价格杠杆减少游客数量以便减轻景区环境压力等理由。这些理由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依然暴露出不少景区过度依赖门票增收的问题。

  时下,有的景区习惯把门票收入视作“摇钱树”,经营方式粗放、盈利模式单一、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发展前景着实令人担忧。一方面,过多依赖“门票经济”不利于景区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吃、住、游、购、娱、行”这六大旅游要素中,门票只涉及其中的一个要素,单靠门票涨价增加利润显然只会让景区发展之路越走越窄。另一方面,多数景区的旅游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其市场运作也应体现一定的公益性。水涨船高的门票价格增加了公众的出游成本,引发不少消费者的负面情绪,景区的公益性色彩变得越来越模糊。

  价格涨了,服务质量却没提升。近年来,一些景区改善服务质量的速度赶不上门票涨价的速度,综合接待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薄弱、卫生状况差、公共交通不完善等问题让游客去一次就“伤”一次,既吸引不了回头客,又损害了景区的形象。可见,“门票依赖”不是个好东西,它最终将给景区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舍一时功利,逐长远兴盛。”发展旅游产业并非是做“一锤子买卖”,景区的保护与开发不应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只有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探索转型升级之路,才能实现健康发展。以杭州西湖为例,该景区施行门票免费后,有效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繁荣,景区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杭州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景区的多元化经营,是景区摆脱“门票依赖”、谋求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瑞士,当地多数自然景区不收门票,而是依靠其制造业、餐饮业和旅馆业实现可观利润;在法国,卢浮宫通过设立营业摊点、场地出租以及外部赞助等形式实现了有效运转。国内各景区不妨借鉴国外旅游景点的有益经验,从优化盈利模式、加强硬件配套、提升服务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开发衍生产品等方面入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度和满意度,如此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

  景区应摆脱“门票依赖”,并不是说景区不能进行门票调价,而是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门票价格调整机制,积极回应公众的关注。实在要涨价,对于涨价原因、门票收入去向等问题也应该给公众一个明白的交代,免得“涨声”过后换来“怨声”一片。

  吴 颖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