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苗阜王声国庆相声说到午夜 3/4观众看完全场

2014年10月02日 15:3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讯(记者陈梦溪)昨晚四个半小时的演出,北展剧场近3000名观众冒雨前来,座无虚席,苗阜、王声两位“班主”带领陕西青曲社全部人马演出至午夜,其中苗、王二人演出四段,占了近一半时间。此次演出是两人在京的第二次演出,仅此一场,与今年五一在民族文化宫的连续两晚演出相比,北展观众人数增加了近两倍,四分之三的观众坚持看完全场。

  返场演出的苗阜现场调侃了一番前一晚在北展演出的郭德纲,称“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谁把这个风气带的一弄就好几个小时,以前人家说相声俩小时就完了,现在整的四五个小时也完不了”,现场观众大笑,一旁王声赶紧打断苗阜的吐槽“说点别的吧”。这是苗阜这场第二次“吐槽”郭德纲,之前的一段相声苗阜还模仿了郭德纲的经典段子“床前明月光”:“怎么能这么唱呢,这不是糟践古典诗词嘛。”

  现场,苗阜的同门“二师兄”、央视节目主持人王晓磊“爆料”苗、王二人的结缘经过。王晓磊和苗阜的师父是陕西著名相声演员郑小山,郑小山与王声的师父是亲兄弟。小学时苗阜和王声是同班同学,苗阜学习不好,早早分配到西安铁路局工作,王声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正在准备考研。两人在一次相声比赛中互相欣赏,后台留了电话,相约在王声的大学宿舍喝酒,一聊才发现原来俩人是小学同学。俩人越来越投缘,决定“组团”说相声。

  苗阜形容俩人的感情是“抹泥之交”,儿时一起玩泥巴,但长大了以后,俩人境遇完全不同。“我那时候学习不好,我母亲在铁路系统工作,就把我送到宝鸡铁路院校工作,那时候上学带工资,就算是工作挣钱了,几年下来攒了钱。”这段带着调侃的自我介绍是二人每次演出的“保留节目”,苗阜几句话就把两人的特点说清楚了,“王老师是高才生,成绩好,有文化,肚里全是知识。当时他们家里借了钱让他读重点大学,结果现在我俩一块儿说相声。”

  二人这次说了不少改编的经典相声段子,首先挑战了相声前辈王长友的经典相声《哭论》,这段是王长友根据传统相声《哭论》,借鉴了刘桂田《斩经堂》的长处,而演绎出来一段节目,经侯宝林建议改名为《哭的艺术》。这段相声难度极大,王长友在世时曾把这段演绎得惟妙惟肖,在他去世后曾有不少后辈演员挑战,但颇难出神韵。苗、王二人将这段改编之后,穿插了“斯坦尼拉夫斯基”等现代段子,加上苗阜动情的演绎,将观众带入情境中,笑中带泪。

  二人还把陕西文化带到场内,不管是开场一段地道的老腔表演,还是苗阜用陕西话演绎唐朝苗、王二人改编了张番和刘铨淼的经典对口相声段子《星座漫谈》,将古典文化和星座相结合,以星座趣解人生、趣解社会现象、趣解国际时事,以俩人独特的方式演绎出来。

  “过去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每个相声演员一出来就能说好的。这么多年,每个包袱,每个迟疑顿挫,肯定都有老先生们的影子,而且当今的很多文化元素也要加进来。”苗阜在现场感叹,“今天在台上台下有很多我们的同行,一个人再好,没有整个行业托着也不行,我今天特别想说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们要慢慢来,慢慢做。”

  这次演出,苗、王二人还给新人不少机会,青曲社的不少青年演员纷纷登台亮相,各展绝活儿,同样受到京城观众的热捧。据悉,苗阜、王声将在明年3月7日在北京展览馆再演一场。

【编辑:金鹏飞】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