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景区亟待摆脱“靠景吃景”运营模式

2014年10月10日 11:26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 吴江

  5A级景区平均门票超过百元、花101元就看了几块石头……这个十一黄金周,关于“景区门票贵”的话题引发热议和吐槽。之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  百元以上门票价格已经占到了5A景区数的一半以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景点的高门票和频繁调整?近两天,记者统计A股市场上的7家景点类上市公司发现,近十年来,峨眉山A、黄山旅游、丽江旅游均调价两次,接近国家发改委规定的三年一次的“上限”。财报数据显示,调价后,几家主要的景点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率都有所增长,部分景点类公司的毛利率甚至超过60%,高于房地产等其他暴利行业。”(《华商报》10月7日)

  应该说,景区在方便公众,提供旅游服务的便利,让更多公众体会旅游乐趣方面,所创造的价值其实不容否认。而无论是为了维护景区的公共卫生与环境,还是完善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即便是公共景区,其实都少不了资金与人力成本的投入。如果并没有财政兜底,或者公益性出资者,成本的增长最终被转嫁到景区门票上,骨子里其实和“面粉贵了,面包涨价”一样天经地义。

  可见,国内景区门票是否定价过高,利润是否属暴利,简单的指责其涨价不合理,其实很难达成共识,也并不能解决导致景区门票高的核心问题。那么,相比羡慕国外景区的低廉票价,为何理应比国内景区更高的运营开销,却并没有转嫁到门票上,国外低票价背后的形成机制,或许更值得探究。

  事实上,国外景区门票之所以能常年低价,甚至连根据淡旺季定价这点市场意识都没有,其实并非国外景区的运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而在于这些景区有更完善的成本分担机制。这首先得益于政府对景区财政的大力扶持,在一些发达国家,旅游具有更多的公益色彩,其休闲功能和人文教育功能为政府所重视。于是,越是著名景点,门票价格反而越低,甚至免费开放,正是希望更多人获得从旅游中享受自然与接受文化熏陶的机会。

  正是出于这一目的,美国国会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并通过《国家公园法》,明确划分了收费公园与不收费公园。各公园的门票与娱乐项目收费的80%应用于支付公园的维护和管理开支,其余的20%上交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支配,用于补贴不收费公园的维护与管理。而除了政府补贴,国外景区还广开社会捐助、基金支持、自主创收等多种经费来源。如一些享誉世界的文化古迹,需要高昂的维护经费,但通过与大型企业的合作,便解决了经费问题,从而避免将这一成本转嫁到门票。

  当然,即便是国外景区,涨门票也并非禁区,但却有着严格的限制。美国国家公园虽然每年有权申请对门票价格进行微调,但需要给出足够的理由,其中最主要的是物价上涨因素。法律还规定,如果调整票价,新价格必须在公布一年后才能生效。当涨门票不仅受到诸多的限制,且有极大的延时效应,就算涨了也不能立刻兑现,这或许也是国外景区更倾向首先寻觅其他资金支持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规范公共景区门票,遏制门票涨价冲动,避免景区经营的暴利化趋向,其实更亟待摆脱“靠景吃景”的景区运营模式,并完善其成本分担机制。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