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子制作私家画册怀念双亲 百余页自己设计排版

2014年10月10日 15:27 来源:东方今报 参与互动(0)

索彪的父亲在庭院内看报,其女儿领着侄女,一只宠物狗陪伴左右准备外出

  父母金婚合影

  编画册怀念双亲

  《亲恩永昭》是去年父亲去世三周年之际,索彪为父母制作的一本私家画册。

  早在父亲临终前几月,索彪曾为老人家简单编印了一本名为《翰墨吐春晖》的画册,内容主要是父亲的图片和他的书法作品。父亲嘴上说着自己的这些东西不值得去下劲儿编书,但是却把这本画册放在床头。索彪看父亲高兴,就许诺有时间再把这本书好好整理一下,印上一批送给父亲的熟人和亲戚朋友。

  事情还没有落实,父亲却走了,就这样留下了遗憾。两年后,索彪觉得应该兑现自己的承诺,便抽空整理了父亲的书法作品,配上父母亲和姊妹亲朋的照片,邀请全家老少动笔把与父亲、母亲之间的回忆写出来,收纳到画册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的生活环境,家庭成分不好遭受的经历,父母的为人和性格,都通过兄弟姐妹和亲朋的讲述细致呈现。

  此外,他还向20余位父亲的好友“约稿”,说明用意之后,大家都非常愿意写。后来索彪发现,收到的那些或长或短的文字中,满是大家对父亲、母亲的敬仰之情。

  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索彪才完成了《亲恩永昭》这本画册的编纂,画册一百余页,设计、排版全都由他一人完成。

  编这本画册时,看到照片和文字,他常常坐在电脑前泣不成声。画册中有很多父母的珍贵照片,他选了父母金婚纪念时拍摄的一张合影作为开篇,父亲在这张照片背面的题记放在了照片下面。

  尽孝不能等待

  画册印好,一位朋友看到后跟索彪说,要是早点印出来,他也能学着给父亲拍照,留下一些画面,只可惜这位朋友的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

  这位朋友的遗憾,索彪有很深的感触,对父母尽孝是不能等待的,否则将留下不能补救的终身遗憾。

  1994年冬天,索彪有急事从石家庄到武汉去,在洛阳转车时回家看了母亲。索彪是晚上11点多的车,吃过晚饭后,母亲坐着和他说了两个多小时的话,母亲那时体弱多病,他几次催母亲去休息她都不肯。晚上10点多索彪起身要走,母亲拉着他的手不肯松开,喃喃自语道:“我不知能不能等你回来。”索彪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才知道母亲是在为自己的身体担忧,对母亲保证三五天就回去,强忍着悲痛抽手离去,母亲站在屋檐下向他招手。

  第二天刚到武汉,索彪就接到妻子电话说母亲病危,让他赶紧回家。事情也没办,索彪当即又坐上火车返回洛阳,到母亲床前时,母亲已经昏迷不能说话,他跪在床头哭着喊了几声妈,母亲面部抽动了几下,右手缓慢移动到眼前,做出了擦泪的动作,这也是那一天多时间里母亲唯一的动作。次日早上,母亲永远离开了。这件事,让索彪深切感受到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亲88岁那年的生日宴会后与家人拉家常     

  以身作则教育子女    想起那年冬夜,母亲对他恋恋不舍的身影,索彪就感到深深的愧疚。到了父亲年迈多病时,几个兄弟姐妹轮流照顾父亲,轮到索彪家时,他就寸步不离守着父亲。虽然那时索彪也年近60,但是每天亲自照料父亲,洗衣做饭,擦洗身子,清理屋子。两个女儿回来之后,也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父亲临终前的几个月,大小便已经失禁,有一天索彪从早上起床开始洗父亲弄脏的床单衣袜,一直洗到中午才洗完。刚端上饭碗,父亲又拉在了床上,索彪放下饭碗又开始给父亲擦洗。父亲一辈子都是个讲究的人,他不愿父亲年迈时邋里邋遢的。

  索彪说,尊老爱老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言教不如身教,他所做的自然会影响两个女儿,这种示范作用比说多少话都有效。在编印《亲恩永昭》时,索彪让全家人写与父亲母亲之间的故事,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儿时的回忆,也有下一代对爷爷奶奶的追思,还有重孙们稚嫩的语言,这其实对所有家庭成员而言也是一种教育,能让他们在回忆中体会老人的不易,就会学着孝顺自己的父母。

  多给老人“戴高帽”

  父亲在世时,索彪喜欢给父亲“戴高帽”,经常在和父亲聊天时赞美父亲,喜欢跟着父亲练字,听他讲经典名著,扮演着父亲的崇拜者“角色”。他去洗父亲的照片,别人说父亲的照片看上去像个教授,他回来兴高采烈地把这件事讲给父亲听。在外面听到别人对父亲的评价,回去会略加夸大给父亲描述一遍。

  索彪觉得,对老人而言,这些善意的谎言并不为过,老人们需要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东西,要多夸奖他们,即使稍过分些也不要紧。常言道“老还小”,人老了和小孩子一样,都喜欢被人夸奖,多给他们戴个“高帽子”,让老人高兴就好。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性,子女的一点点成绩都会让老人非常开心。2010年春节,索彪拍摄的照片被春晚用作背景图,当年3月底收到了中央电视台寄过来的证书。他拿着证书给父亲看,父亲当时已经卧床,但是看到这个证书,双手从被子里缓缓伸出来,举着证书看了很长时间,最后给索彪伸了个大拇指。当年4月初,父亲便离开了,这个动作索彪至今记忆犹新,父子之间的情感在那个瞬间变得更为强烈。

  在编辑《亲恩永昭》过程中,索彪拜访了部分熟悉父亲的人,他们的回忆使他对父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比如他对学生的呵护,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对汉奸日寇的痛恨,这些他从没听父亲讲过,让他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父母双亲的美德,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财富。他们的人生境界之高让我们敬仰,是我们永远无法效法的楷模。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道德精髓之体现,闪耀着光辉的人性之美。”

  ◎教育家叶鹏赞此书“一曲亲情的吟唱”

  《亲恩永昭》样书成形后,索彪将书拿给洛阳著名学者、教育家叶鹏作序,该书被叶鹏评为“一曲亲情的吟唱”。    叶鹏对这本画册评价颇高,“《孟子》曰:‘大孝终身慕父母。’终生怀恋父母,是孝心最质朴的表达、最自然的流露。索彪先生在影集中,款款倾诉他的大孝之心。”“索彪先生影印影集奉孝,正是为了继承先人坚守传统美德的家风,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这正是孝道的根本。”

  此外,叶鹏觉得,《亲恩永昭》这本普通百姓的民间实录中,还隐隐可见时代的风云,激活了沉睡中的记忆。因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都是时代政治生活的折射,都与国家的历史同步同调,都具有认识当代社会的文化意蕴,这正是《亲恩永昭》的意外收获和存世的价值。

  《亲恩永昭》付梓后,索彪将画册送了一部分给亲朋和父亲生前的好友,也送了几本给洛阳市图书馆收藏,有人看到这本书后,专门跑到他家里想要一本,还有人通过书上的邮箱和索彪成为“网友”,探讨的也都是关于亲情孝道的话题。索彪没有想到,这样一本私家画册,能引起那么多朋友的感动与共鸣,如果父亲还在,一定也很满意。

  ◎父母的美德不应随他们的逝去而被忘却

  从当时的牡丹牌胶片相机,到现在先进的单反相机,30多年来,索彪换了几台相机,但坚持给家人拍照的习惯没有变。大年初一家人给父母拜年,家人陪父亲出游,女儿的出生和成长,侄子侄女们的成家立业,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瞬间。    母亲去世早,关于母亲的照片并不多,这让他感到很遗憾,所以在父亲渐渐年迈之时,索彪有意多给父亲拍些照片。平时他照顾父亲的场景,也通过三脚架相机自拍保留了下来。

  家庭亲情是所有情感的核心,没有其他感情能胜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父母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悄无声息地走了,但他们的那些美德不应该随着他们的逝去而被忘却。父母是兄弟姐妹们的亲情纽带,手足之情也不应该随着他们的逝去而淡化。通过编辑这本画册,兄弟姐妹大家庭成员及亲戚之间的情感也得以亲近。

  索彪说,孝顺老人的事很多家庭都在做,只是缺少记录,记录并不仅仅是为了以后留下回忆,更多的是它其中蕴含的对后代的教育意义,这也是家庭摄影蕴含的意义。

  正如索彪在《亲恩永昭》的后记中写的那样:“父母对子女的爱比山高,比海深,在子女面前他们都有着被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资格。追思缅怀父母的目的,是把他们的嘉言懿行传承于后,发扬光大,把和谐文明之家风世代相传。让后人牢记祖训,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个忠厚诚实,道德高尚之人。”

  (注:本组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其他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