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翻译家林少华:村上作品缺失批评性 或永远是候补者

2014年10月10日 16:58 来源:青岛日报 参与互动(0)

  曾创作 《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等畅销作品,连续6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在9日揭晓的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名单中,再次与之无缘,被媒体称为“最悲壮”的入围者。

  连续6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却一直与诺奖无缘,因此被媒体评为“最悲壮”的入围者。日本知名文艺评论家黑古一夫先生评论:比较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而言,村上的《1Q84》缺失了文学作品的批评性。因此,莫言获奖理所当然,村上恐怕永远要停留在候补者的位置了。

  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译者——翻译家林少华说,今年村上被提名的短篇小说《失去女人的男人们》,又回到男女之间心理和感情纠葛问题,仍是弱化了批评性。“看来,政治体制考量不是他的强项,追究个人心灵的深度与广度、追求人性中那些难以言喻的微妙关系,才是村上春树的强项。”

  《挪威的森林》被翻译引入中国已有25年,其间这位日本作家的作品在中国一直畅销不衰。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41本“林译”村上作品,已达630万册之多。

  村上作品为何能一直在国内读者中受到热捧,村上自己曾解读,“故事有趣”和“文体具有普世性渗透力”。而作为长期翻译村上作品的译者,林少华总结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符合中国社会转型期以城市青年为主体人群在情感和心灵上的需要。人们生活富裕了,人际沟通不畅等原因却带来孤独感、失落感、无奈无力等时代社会病,年轻人需要获得一种释放。

  林少华认为,当下国内一些作家的作品却很难满足城市青年的这种需求。“它们要么是灯红酒绿的场面,要么是光怪陆离的题材,缺乏心灵上的沟通与渗透。恰在这个时候,村上春树的作品‘乘虚而入’了。”

  林少华认为,村上春树作品中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也是其吸引人的独特之处。“文学贵在陌生美。村上作品的语言与其他日本作家,甚至一些欧美作家都是不同的,满足了当下大批城市青年人亟须获得这种审美愉悦的需求。”(记者姜潇、王贤)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