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掀青年传承传统文化热潮

2014年10月11日 2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掀青年传承传统文化热潮
    11日下午,数十项非遗项目在济南市纬十路小学集中亮相。图为,济南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在跟育英中学的学生学习木刻版画。 陈倩倩 摄
    11日下午,数十项非遗项目在济南市纬十路小学集中亮相。图为,小学生在表演茶道。 陈倩倩 摄

  中新网济南10月11日电 (陈倩倩)栩栩如生的剪纸、惟妙惟肖的面塑、古朴优雅的茶道、苍劲雄浑的京剧……数十项非遗项目11日下午在济南市纬十路小学集中亮相。表演这些传统技艺的即不是专业艺人、也不是非遗传承人,而是来自济南市15所中小学的学生。

  下午两点记者来到纬十路小学的操场,此时15所学校的学生已经在各自的展位上专心展示自己所学的非遗项目。机场路小学、平阴四中的学生拿着专用的刻刀木刻版画,闫千户小学的学生则在薄薄的蛋壳上镂空雕刻,博文小学的学生身着对襟大褂悬腕写书法,南上山街小学的学生展示画脸谱和皮影。济南二十九中学生用黄河泥制作泥塑,捏得泥人栩栩如生。同时,在展演区济南艺术学校的琴书、汇才学校的柳子戏、纬十路小学的京剧、馆驿街小学的曲艺以及姚家小学的舞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轮番上场亮相,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展示,深深吸引了现场参观的人们。

  在段店小学的展位前,于耀宗老师一边说着面塑技艺该注意的事项,一遍手把手教学生们捏玫瑰花朵。孩子们认真地捏着手中五彩的面泥,小小的脸上写满了专注和投入。随着孩子们手中花朵的成型,面塑这门古老的技艺也在年轻的一代中扎根成型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正在读六年级的翟婉婷是面塑团队中的一员,她说,“我从四年级开始学面塑,现在捏花朵、小动物没有问题,但是复杂的人物、龙图腾等还捏不好。自从学习面塑,不只是动手能力强了,教师节、家长的生日等我都没有买过花,都是送自己捏的花朵,还省了钱呢!”

  据于耀宗介绍,学校在将面塑确定为学习的非遗项目后,先是走出去,学校的美术老师遍访民间艺人,向他们拜师学艺;后来是请进来,让民间的面塑艺人来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高屋建瓴的指导。学校刚开始只是成立学习面塑的小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面塑学习已经常态化,每周一节课,所有的学生都学习。

  来自济南大学10多名外国留学生被小演员俊美的扮相和精湛的表演所吸引,看得如痴如醉。看到中小学生技艺精湛的绝活,很多外国留学生忍不住跟着学起来。来自波兰的高大卫拿起刻刀跟现场的小学生学起了篆刻,他说:“我特别喜欢中国的篆刻,刻出来的字非常好看,很有意思,而且从篆刻的字体当中还能了解汉字在中国漫长历史中的演变。”

  南上山街小学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将传统的非遗技艺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良。皮影社团是该校的校级非遗学习社团,学习皮影的学生非常多。传统的皮影是用牛皮制作的,不方便大范围学习和制作。于是学校的老师就用A4纸教学生花皮影形象,画好后再用卡纸固定,至于皮影人物灵活的关节,则是用市面上常见的纽扣来固定的。

  10月10日至10月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办,围绕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主题“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山东省和济南的相关部门选择若干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效果显著的中小学校,集中举办1场展示活动,展示济南市学校教育在京剧、曲艺、武术、剪纸等非遗传承方面取得的成果。(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