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呼和浩特曾称云中城:源于周代 北魏灭亡时废止

2014年10月13日 13:36 来源:北方新报 参与互动(0)

  云中城作为呼和浩特市的第一个名称,起源于周赧延王五十三年(公元前306年),至北魏王朝灭亡时废止,总共历时900多年的时间。翻阅众多文史资料,犹如穿越时空隧道,仿佛看到古人在这块沃土生活、征战的轨迹,许多可歌可泣,具有深远影响的往事,时至今日仍视为经典,传为佳话。

  早在周考王四年(公元前325年),晋国一分为三,建韩、魏、赵,史称三晋。 周显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历史进入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呼和浩特地区迎来了一位叱诧风云的人物,赵国第六代国君赵肃侯之子赵武灵王。此时的阴山北麓及河套一带,是北方游牧民族林胡、楼烦生存活动的地方,为了防止秦国和北方游牧民族袭扰,据《东周列国志》载:武灵王于公元前306年,“亲自统骑兵略地,北至燕代,西极云中,设置云中郡和云中城,拓地数百里。”另据《归化城厅志》卷一建置记述:“赵武灵王破林胡,攘地自化并阴山,西至九原,筑城河曲曰云中。”据此可以看出这是史册中最早的记述,也是呼和浩特地区最早的称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全国设三十六郡,云中郡为其中之一。《后汉书》卷二十三记载:“云中郡秦置,十一城,户五千三百五十一,口二万六千四百三。云中、咸阳、其陵、沙陵、沙南、北兴、武泉、原阳、定襄故属定襄、城乐故属定襄、武进故属定襄。”据考证这十一城,有六城在呼和浩特周边。即云中城在今托县古城境内,北兴县在今赛罕区政府一带,原阳县在今赛罕区八拜一带,武泉县在今新城区塔利一带,阳寿县在今托县城关镇,沙陵县在今托县五十家境内。

  进入西汉时期,匈奴势力逐步壮大,云中郡是汉、匈奴、鲜卑、羌等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相互往来的地区,也是多民族的聚居地。由于云中地处漠南交通要冲,成为北据匈奴的屏障,时任云中太守孟舒所辖士兵,就是防守外族侵扰的戌边军。到汉武帝时,通过文景之治,出现政权稳定巩固、经济繁荣发展局面,而对外防御,也从防守改为进攻。为了扩充实力,将云中郡一分为二,另设定襄郡,以云中城为军事指挥中心。元光六年(公元前134年),“派卫尉李广将军屯兵云中。”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又派将军卫青出兵云中”,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公元前119年,再派大将军卫青,领铁骑五万驻守云中郡。在历次战争中,均以云中为军事要塞,进可攻,防可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到了汉元帝年间,汉匈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战争走向和平。竟宁元年(公元前32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进入长安,朝汉元帝,与汉王朝达成了议和条约,并请联姻以示和好。汉元帝允宫女王昭君与之和亲,嫁于北地,单于与昭君从长安,经河东、杀胡口、定襄、云中,定居于光禄(今五原)塞下。此后的五十多年中,在和亲与王昭君的努力下,双方友好相处,再也没有发生战争,因而昭君出塞的美谈享誉至今。王昭君去世后,其衣冠塚留于呼和浩特南郊,当地人称为昭君墓,近年已在原址建起了宏伟壮观的昭君博物院,成为世代传颂王昭君民族团结的丰碑。

  进入北魏时期(公元331年),鲜卑北魏皇帝,将云中城设镇,在城中建盛乐宫,为皇帝北巡时的驻跸之城。直至公元532年,北魏王朝覆灭,云中城逐渐沦为废墟,其名称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淡出人们的视线。纵观历史的云中,从战国置名起,经秦、汉、北魏,其城垣经多次修缮、改建,城周不断扩大。据《托县志》记载:“城周长十六华里,南城墙保存较好,北部残迹,高约五米。”云中城经历900多年的岁月长河,作为呼和浩特的第一个名字永被历史铭记。文/党凤山  曹建成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