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学专家:寂寞是这个时代文学的常态

2014年10月13日 16:29 来源:大连晚报 参与互动(0)

  作为专家出席《海燕》创刊60周年庆祝活动的罗振亚教授10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专访,罗振亚教授年纪虽然不大,但专注于文学理论研究已经三十年了。谈及文学的现状及大连文学,罗教授出口成章,有着自己全面而系统的简介。罗教授认为,莫言获奖曾让中国文学虚热了一会儿,之后依然复归平常,寂寞是这个时代文学的常态。但大连文学却有着很好的生态,从文学样式上和作家群体上,都呈现出葱郁的状态。

  说《黄金时代》:许鞍华导演有自己的想法

  罗振亚是黑龙江讷河县人,2008年从哈尔滨师范大学调入南开大学。既然是东北老乡,那就说说时下的热点《黄金时代》吧。罗教授说:“很巧,我虽然很少看电影,这部《黄金时代》还真看了。是部不错的电影,导演有自己的想法。对萧红的评价,历来呈现两极化,有的肯定其文学成就,有的关注八卦,我觉得应该更多地关注其作品,这样有独特性的作家,尤其是在写法上,至今没有几个能超越她的。《黄金时代》用几位相知作家不同的视角,来还原萧红这个人,最后拼合成完整的她,这个尝试很好。另外演员的表演也不错,尤其是汤唯对人物的把握,把认为内心隐蔽的许多东西都表现出来了,呈现出一个苦涩凄情的才女形象,以及一个东北女性的性情来,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说当下文学:很热闹,但不能说是繁荣

  再将话题放大到整个当下文学,莫言获得诺奖之后,中国的文学是否有了改观?罗教授认为,莫言获奖之后,确实让中国文坛兴奋了一阵子,也让更多的老百姓对文学又感兴趣了一些。但是,之后又一样了,“文学不会因谁获得诺奖而真正改变。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学必然从中心走向边缘,寂寞恐怕才是文学的常态。”说起当下的文坛,罗教授总结得很精当:“群星闪烁,没有太阳;多元并举,缺少规则。看似热闹,但并不能说是繁荣。”罗教授认为在文化递进周期越发短暂的今天,谁也难以永恒,能领风骚三五天也已经很幸运。

  说大连文学:文学生态挺好,深度仍需开掘

  具体说到大连文学,罗教授也有较深的了解。“大连文学曾经有过比较荣光的过去,比如邓刚、达理那个时代。2004年,孙惠芬、素素同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今年,第六届马晓丽又以《俄罗斯陆军腰带》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一个城市短时间内这么多作家获这个奖,怕是比有的省份所获的还多,不容易。大连的文学生态挺好的,五代同堂,不同代际都有表演的空间,互相体谅,互相提携。另外文学样式也很全,小说有邓刚、孙惠芬、陈昌平、老藤、张鲁镭等,诗歌有麦城、宁明等,散文有素素、王晓峰等,可以说传统与新潮兼备,仪态万千,很有活力,一般的省份都不具备。在创作领域,大连作家都以各自的方式为当代文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邓刚的大海,素素的旅顺口,孙惠芬的歇马山庄,老藤的官场,主体风格与个性达成了统一。”

  当然,罗教授也对大连文学提出了自己的期望,那就是作家的个性还不是特别鲜明,在某些题材的写作上,还有待群体化和高度的超越。对于大连这样一座文化和风景统领全东北的城市,理应创作出更多的兼具人生力度和深度的力作出来。

  人物简介

  罗振亚(1963~),黑龙江讷河人,文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从哈尔滨师范大学调入南开大学。曾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出版专著七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一百七十余篇。本报记者张明春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