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年“座堂戏”仍在邰村口口相传 6位高龄老人坚守

2014年10月15日 12:20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通讯员 张福敏

  金陵晚报记者 林巧芬

  实习生 傅秀

  你可能听过戏,但是你听过座堂戏吗?在溧水区晶桥镇邰村有着这样一种民间艺术文化,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由6个人边弹边唱组成的小型民间艺术表演团体,由村民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现如今,会唱座堂戏的人已经不多了,在邰村也只有6位年过七旬甚至八旬的老人在坚守。老人们已经在培养新的“接班人”,村里也将把这项文化艺术申请“非遗”,希望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几百年来口口相传

  座堂戏,顾名思义就是坐在厅堂(或大堂、客厅)演唱的一种小型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座堂戏是溧水区晶桥镇邰村的“特产”,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深受邰村以及附近村庄村民的喜爱。

  邰村土生土长的村民邰建生,现任溧水区第二初级中学语文老师,今年57岁的邰老师对村里座堂戏有一定的了解。邰老师介绍说,座堂戏一共由6个人组成,自备乐器,一般有锣、班鼓、罄、京鼓、唢呐等,演唱的曲目种类繁多,京剧、黄梅戏、昆曲、锡剧,甚至还有“样板戏”中的著名片段,“因为座堂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以前他们演唱什么已经无从考究了。”邰老师说。

  这几百年来,座堂戏是如何传承下来的?邰老师说,主要靠口口相传,一般都是父母传给自己的孩子,“座堂戏的成员经常在家练习,下一辈耳濡目染也就慢慢学会弹唱演奏,便一代代传承下来了。”

  最小成员已72岁

  座堂戏在邰村曾繁华一时,“村民们每逢子女嫁娶、新屋落成、商店开铺等,都会请‘座堂戏’班来家里唱一两个晚上,每次都能围满村里村外的人。”邰老师说起座堂戏仍眉飞色舞,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每次演出前都要敲好几遍‘开台锣’,乡民们听到这个锣声就会赶过来听戏,几里开外都能听到这个锣声。”

  “他们在演唱时穿戴妆容都是有的,6个人轮流演唱共同弹奏,需要很强的组织协调性才能把戏唱好。”邰老师说,现在在邰村座堂戏仍然存在,不过成员的年龄都比较大了,“最小的也有72岁,最大的已经85岁了。”座堂戏承载了太多当地村民的记忆,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古老的演唱方式已经不再受现代年轻人的关注。座堂戏在村里已经很少演唱了。

  正在培养接班人

  邰老师跟记者说,现在座堂戏溧水区只有邰村有,在南京、甚至全国范围内都是罕见的,村里想将这种文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我们在月初的时候举办了一次邰村上堡村宗族宗祠落成庆典晚会活动,在这个活动上‘座堂戏’作为第一个节目表演,这是今年他们第一次演唱。”邰老师说,这次能听到久违的座堂戏大家都很欣喜,这些宝刀未老的高龄“老艺术家”给村民们带来了一场艺术的盛宴。

  不过,邰老师坦言,现在座堂戏很少唱了,“这种文化传承了这么多年我们不想失传了,因此,我们已经在培养新的接班人。”目前,已经有4个人在学座堂戏,年龄小的30多岁,大的40多岁,“唱座堂戏需要一定的基本功,接下来我们还将物色乐器演奏者加入进来。”邰老师说,希望座堂戏能一直传承下去。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