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代“小白礁Ⅰ号”船体修复 千余件船载文物展出

2014年10月17日 09:34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爱好水下考古的市民,一定还记得前年“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活动在全国引起的轰动。时隔两年,记者老听到有人念叨,“小白礁Ⅰ号”怎么样了?

  昨天,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我们找到了答案。目前,“小白礁Ⅰ号”船体正在基地进行保护修复,1000余件船载文物也在馆内进行了首次展出。这也是在我国首个挂牌成立并首先落成投用的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小白礁Ⅰ号”沉船是一艘下沉于清代道光年间的木质商船,发现于宁波象山渔山列岛海域,埋藏于水下24米的海底。“小白礁Ⅰ号”是宁波第一个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也是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之一。

  早在2012年,“小白礁Ⅰ号”的船载文物就进行了发掘,现在这1000余件文物正在馆内展出,有青花瓷、五彩瓷、紫砂壶,来自日本、越南的年号钱币,西班牙银币,还有宁波鄞州特产的石板材等文物。

  此外,“南海Ⅰ号”、“碗礁Ⅰ号”、“半洋礁Ⅰ号”等6个国家级重点水下考古项目的珍贵出土文物共158件,也在馆内展出。

  除了文物展示,基地内还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水下考古技术装备,大受技术控的欢迎。参观者可以在电脑上给潜水员穿上相应的潜水设备,体验一回下水考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水下作业深度的不同,相对应的潜水设备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您给他穿戴的设备不当,他就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的不适症状。

  在展厅中间,还复原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队员在象山“小白礁Ⅰ号”的发掘场景。三名水下队员分别在水下布设探方框、监控摄像头,进行水下记录和水下测绘工作,能给参观者一个直观的认识。

  本报通讯员 金旭孟 本报记者 周文丹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