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诺奖得主作品书店难觅 出版社已加印(图)

2014年10月17日 11:17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莫迪亚诺

  一夜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中国火了。很多人都在疯狂寻觅这位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寻找是如此困难,此前莫迪亚诺在中国的书店简直连半席之地都占不了。于是,这更增加了读者寻觅莫迪亚诺的激情。有人据此说,文学正借着诺奖的东风在中国悄然复苏。然而,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一书难求

  莫迪亚诺作品“有市无价”

  从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以来,书市正在忍受对于莫迪亚诺的饥渴。记者了解到,尽管中国对于莫迪亚诺作品的译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但是由于颇受冷遇,在他获得诺奖之前,中国的出版商从来没有想到莫迪亚诺的作品也会加印。所以固然中国人“押宝”成功,但这注定还是一场措手不及。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推出了莫迪亚诺的《地平线》中文译本,虽然只印了8000册,但直到2014年10月9日还没有卖完(现在当然被抢一空)。99读书人公司虽然买下了莫迪亚诺9部作品的版权,但除了起印非常谨慎的《青春咖啡馆》一部,其余8部作品都处于见机行事的“捂盘”状态,之前没有出版,而现在一时半会儿也没法立刻上市。所以,现在市面上注定没有莫迪亚诺。

  一家书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周末至今,每天都有大量读者前来询问莫迪亚诺作品,无奈书架空空,书店对此也只能干着急。目前,尽管上海译文社和99读书人对已出版的莫迪亚诺作品进行加印,但新书从出厂到铺货到上架,起码还要有数天的时间,所以莫迪亚诺一书难求的局面还会延续。在此“有市无价”之下,莫迪亚诺作品中译本旧书叫价就水涨船高。前天,孔夫子旧书网上一本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的九五成新的《暗店街》,叫价已到2000元。

  文学复苏?

  诺奖得主在中国一时火爆

  这几天莫迪亚诺俨然已经成了在中国人气最高的在世法国作家。很多人都在谈论他,渴望读到他的作品。当然,也有评论家为此热烈的场面而叫好,认为文学在这个国家已经出现了复苏的曙光,认为这便是诺奖的“正能量”。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简单吗?莫迪亚诺的读者是谁?上海译文社在今年8月出版莫迪亚诺的作品《缓刑》时,对该书的读者定位有这样的描述:核心读者是法国文化爱好者、喜欢莫迪亚诺的读者。大学文科师生、外国文学爱好者、小资读者被列入一般读者中。莫迪亚诺作为法国“新寓言派”文学的领军者,他的作品故事性并不强,有大量的隐喻,有深邃的人生思索。可以说,莫迪亚诺是有一定“阅读门槛”的。

  而现在疯狂寻觅莫迪亚诺的这些中国读者,有相当一部分在此之前连莫迪亚诺是谁都不知道,也谈不上“法国文化爱好者”,所以从纯粹的阅读角度而言,他们仍站在“门槛”之外。那么是什么让他们突然无可救药般地爱上了莫迪亚诺?唯一的解释就是诺奖。因为中国很多读者已经不是第一次如此突然地爱上一位作家了。

  最近一份2000年以来14位诺奖得主作品销售前50名榜单显示,前10名中,莫言的作品就占了7席。但很多人知道,在2012年获诺奖之前,莫言的作品在整体销售平平的纯文学作家作品也不算名列前茅的。而一些读者还向记者透露,他们在诺奖后买的莫言的作品,也大多束之高阁,没有读完。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他们对于去年诺奖得主艾莉丝·芒罗身上。

  说到底,诺奖得主在中国的一时火爆,只与追逐时尚的心理有关,其本质与很多人为明星而疯狂没有区别,而与文学本身毫无关系。至于莫迪亚诺,在很多人那里,他不过是一个注定要被遗忘的明星。文学依然孤独。评论人金哲表示,文学奖不可能带来文学在中国的复兴,复兴文学的根本之举,是提高国人的文学素养,在他们的血液中注入文学因子,让他们深信文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尚青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