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攀附“诺奖女婿”凸显媚俗心态

2014年10月17日 16:19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攀附“诺奖女婿”凸显媚俗心态  

  美国人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竟然成了远在数万里之遥的中国一所中学“庆贺”的由头——安徽蚌埠一中学挂出告示庆祝该校“女婿”获诺贝尔奖的条幅,这真是正应了多少年来国内流传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的传统写照。在一些人眼中,“名人”的“屁”都是香的,更何况还真能认真“扯”上一回的“学校的女婿”,但这些所谓的“女婿”没有得到“诺奖”之前怎不见他们给庆贺庆祝?一旦人家成为“名人”、获得了世界级奖项,好家伙,什么样的美誉也来了,什么都成了好的了。就譬如国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人家一获奖,顿时粉丝云集,为了探访名人、体现一个虚幻的“快感”,一些人竟然要千里追踪到人家的家乡,“揭莫言老家故居的墙皮、拔光人家地里的萝卜”,还美其名曰“诺奖者家的墙皮、萝卜”有“文曲星气”。此类过度“追星”和事实上呈畸形化的“恋名人”,只会令人作呕。

  在“傍名人”上,不仅一些学校有些“习惯”,一些国内的疯狂粉丝们何尝不是如此。2013年贝克汉姆造访同济大学,引发众多粉丝疯狂围堵,最终造成踩踏事故;两年前,NBA球星科比在长沙与球迷近距离接触,某位抢到科比现场脱下来的臭球鞋的女粉丝,对着球鞋闻了又闻,当场还感动得涕泗横流。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样的追星风气和背景之下,学校也跟着“凑热闹”、拉一名“诺奖女婿”炫耀一把实在是必然。

  然而,国人的自尊自信在哪里?傍了人家“女婿”的光,自己真正能得到什么?一些粉丝为了“名人”,茶不思、饭不想,这不仅损害自身的健康,也失去自己的独立人格。为追星,竟然有女粉丝身穿睡衣跑到某球星下榻的房间去“追索签名”的,种种。因为我们长期以来不自信、不自强,碰到名人明星心理上就把自己“矮化”了,而自我“矮化”的人数一旦众多则会成为一种风气。某些大学、中学被裹挟其中,也成为“追星”、“傍款”的一员,在所难免。

  笔者抨击一些人的追星心理,包括个别学校的“傍女婿”行为,并非单纯针对某一个个体和某一两件事情。真正应该追问的是,我们为什么有着如此疯狂的“追星”土壤?为何国内“粉丝大军”如此庞大和疯狂?有研究者称中国是一个“造星”的国度,因为人口众多,极易让人成名成星,但一个“造星”的国度背后,必有个体的盲从和整体信仰上的迷失,公众和公民的独立思维必然稀缺,平等和独立意识必然相对弱化。动辄就“跪求”签名,为了追星可以“低贱”到无视人格和尊严的地步,只能是一些人在思想和信仰上出了问题。包括一些“疯狂的粉丝”,也包括那些同样迷失在“追星”和“追名逐利”中的学校。 ●毕晓哲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