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梅派第三代传人:男旦艺术在中国还没有土壤(图)

2014年10月22日 15:1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胡文阁在马林斯基剧院

  《穆桂英挂帅》在圣彼得堡的演出落幕了,胡文阁经过了六次谢幕终于回到了后台,此时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打湿了,而这时一大拨俄罗斯观众挤进后台每人都要单独和他照相,胡文阁满足了所有中外观众的要求。“我已经很累了,”他说,“没想到这样的一部文戏,得到了外国观众这样的掌声,我今天铆足劲,演得特别好,我要对得起我的师爷师父。因为马林斯基是一个伟大的剧院,在这里,我必须。”

  此时日本已是凌晨时分,正在日本进行“双甲之约”讲学活动的梅葆玖先生已经得知了弟子胡文阁在俄罗斯的演出成功,他甚感欣慰。尽管年事已高当时并没有给胡文阁打电话,但回到北京的第一时间,梅先生就对胡文阁说:“这次你领衔的‘双甲之约’在海外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你承担了男旦80年的历史责任,把梅派男旦带到了世界,你是合格的。”

  卢燕姑姑说有梅大师的影子了

  “双甲之约”最重要的两次演出就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巡演。作为梅派艺术第三代嫡传弟子的胡文阁责任非常重大。这两站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梅派艺术在世界上的又一次展示,演出是在世界著名的林肯艺术中心、肯尼迪演艺中心、马林斯基剧院进行。梅派掌门梅葆玖带队,而领衔登台的是胡文阁。

  今年8月在美国的演出,达到了梅派艺术在海外影响的一次高峰。演出场场爆满,演《贵妃醉酒》时,胡文阁还没出场亮相,掌声就响起了。每次演出结束都谢幕十几次,先是梅先生带着弟子们上台一次次地谢幕,然后梅先生把胡文阁推出去让他单独谢幕。这是何其的风光,而胡文阁说:“是梅兰芳师爷的精神在鼓舞着我。当年在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梅大师就克服重重困难,漂洋过海到世界上演出,让京剧得到了世界上的认可。没有梅大师就没有今天。”

  著名旅美影星卢燕是梅兰芳的义女,胡文阁叫她姑姑。卢燕在看了胡文阁的演出后评价越来越高,先说“有梅兰芳的味道”,而后又说“看到了我义父的影子”。而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看了演出后对梅葆玖说:“梅先生,你这个徒弟NO.1。”

  在从纽约到华盛顿的路上,夏威夷大学教授、被称为“洋贵妃”的魏丽莎要求和胡文阁坐在一起。魏丽莎酷爱京剧,她把许多梅派的经典剧目翻译成了英语。路上她跟胡文阁说:“十几年前我在北京看过你的演出,这一次又多了太多的惊喜,梅派真的后继有人了。”

  要学到梅兰芳的灵魂

  作为梅葆玖先生的嫡传弟子,梅先生对胡文阁的要求极其严格,甚至买什么车穿什么衣都要管。梅先生的一句话是胡文阁的座右铭:你要学我父亲的灵魂。

  要学习梅大师的灵魂,这是怎样的高度。杨贵妃雍容华贵、金光闪闪的形象,穆桂英柔中带刚、威风凛凛的气质和力度,这些男旦在舞台上特殊的表现力和征服力,是女人反而演不出的。梅先生在给他讲穆桂英的戏时说,穆桂英“托印”那“印”要有沉重感,要把穆桂英为了国家托起千钧重担的家国情怀演出来。

  为了完成师父的这个要求,胡文阁开始做大量的功课,看师父的录像,看师姐董圆圆、李胜素、魏海敏的录像,不断地学习琢磨,看女人是怎么演的。在大量的学习实践之后,胡文阁慢慢有了体会,既要把男旦的爆发力、张弛力保留,还要把女人的阴柔加进去,但要恰到好处,让观众看来不温不火,不矫揉造作。男人的大气恰到好处,女人的婉约也恰到好处。

  比如“抓袖”这个动作,梅大师借用了豫剧的动作,表现了一种气吞山河的气概。经师父提示后,胡文阁开始练“抓袖”,反反复复,一遍一遍,有一天终于找到感觉了。“抓袖”“背袖”“托印”,三个动作下来,这国家山河的安危似乎就在穆桂英身上了。

  把鲜花掌声传下去

  美国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后,在回国的机场休息室,梅先生突然说:“文阁,你这次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功,但我不希望掌声和鲜花到你这结束,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胡文阁说:“师父,我明白,我会让掌声和鲜花传到第四代甚至第五代,我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梅先生又说:“梅派艺术从我爷爷开始,传到你这,尽管你不姓梅,但你是争气的,你是合格的梅派接班人,你要让掌声和鲜花永远传下去,这样我才对得起列祖列宗。”

  从美国回来后,胡文阁一直记着师父的话。每每想起来他都会有些感动也有些压力。这次到俄罗斯,梅先生在莫斯科去了莫斯科戏剧学院给俄罗斯学生讲京剧,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而胡文阁也像师父一样,在圣彼得堡一边准备演出,还抽时间到了圣彼得堡戏剧学院,给俄罗斯学戏剧的同学讲京剧,教给他们一招一式。在学校里得到的掌声让胡文阁非常欣慰,把“梅派艺术”传下去要一点一滴地做起。

  男旦艺术还没有土壤

  当然,在胡文阁风光的背后,他的苦闷却也煎熬着他。他时刻用他的微笑与和善对待他的粉丝们,但他心中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在李玉刚上央视春晚的时候,身兼梅派男旦一脉相传的重任,作为梅派唯一男旦传人的胡文阁却没有机会上央视,这也说明男旦在国内还没有广阔的土壤,还受到一些排斥。而且胡文阁是半路出家学戏的,这在梨园行也被认为是“不正宗”。

  尽管如此,胡文阁说:“我必须对得起舞台、对得起师爷和师父。”在俄罗斯演出期间,正好传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同事将讲话传到演出团的微信群中,在宾馆的大堂,胡文阁用手机看了好几遍讲话,他觉得备受鼓舞。

  他说:我师父为了梅派事业呕心沥血,到了80岁高龄,还带团远赴海外。想想师父是多么不容易,他的青春是被“文革”耽误的,他能再登台演男旦是在他50岁的时候。师父多么希望梅派男旦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呀。但师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必须要承担起梅派传人的责任。现在我正在物色15岁左右的男旦新秀,但现在专业院校几乎不招男旦,这样一种得到世界认可的表演方式在国内却没有土壤。也许此次纪念梅大师的“双甲之约”或许是一个契机,能够让人们重新认识这种表演形式。 本报记者王晓阳 朱甲摄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