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广而告之”混入中学教材谁之过

2014年10月23日 09:02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广告太多了,初一女儿的课本让妈妈伤心哭了》,这两天,天涯论坛上的这篇网帖火了。不到3天时间里,点击量54万之多。据发帖者称,在广东肇庆一所省一级中学读书的女儿,使用的英语教科书中,竟然出现了多达十来页的“广告”内容。这些“广告”,基本上都是宣传教材编写机构——仁爱教育机构,或者为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学习机、录音带、教辅等材料。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河南、福建省多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证实。而河南的一名大学生小于说,当年读初中时,他们是第一届使用仁爱版英语教材的,那时英语教材中就有不少宣传配套教辅材料的内容。小于说,虽然说老师说买不买随意,但是为了成绩着想的话,肯定会把配套全买下来。

  (中国广播网 10月22日报道)

  谁为“广告进教材”开了绿灯

  早在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就明确规定,教科书内不得有广告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幼儿的教科书、教辅材料、练习册、校服、校车等发布广告。而今,夹杂着广告的教材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学生手中。在三令五申之下,公众不禁感慨,这一路的审查、印刷、发行,到底是谁给开了绿灯?

  无利不起早,生活中,广告商确实可谓是无孔不入。但是,学生的教材却不能成为广告的载体。教材是教学权威的象征,公然植入广告,至少可以算是不正当竞争吧?在感慨广告商的公关能力时,人们也该反思,打破底线的金钱利益是否该出现在与孩子成长密切相关的教科书中?

  熟悉教材工作的人知道,教材从编写到投入印刷,往往几易其稿,这中间也几经审查,然而从出版到正式发行,监管跑哪里去了?是无意间的默许?还是有意的失职?其中的利害关系,到底几何?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怎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东北新闻网 青竹韵

  莫让广告脏了教科书的“脸”

  教科书内惊现广告,不仅是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不到位,极有可能还藏有权钱交易的猫腻。因此,按照广告这条线索,顺藤摸瓜,将幕后的失职者、腐败分子逐一揪出来,依法进行惩处问责,就显得势在必行。不然,如何给孩子一个说法?如何给公众一个交代?

  教科书不同于市面上的其他种类的图书,它的阅读主体是广大中小学生,而他们正处于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学生还分不清哪些是广告,哪些是教材上的内容,如果我们让广告这匹野马在教科书中尽情驰骋,那就不一定能保证教科书科学性,也会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干扰。

  因此,在严查严惩这起事件、痛打失职者屁股的同时,更希望相关部门反思,查找制度上的漏洞。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教育部制定了“不许在教科书中打广告”的规定,但相应的罚则却没有跟上,更不用说设置带有“高压电”的处罚了,这也直接导致了某些教科书出版者、发行者、接受者的胆大妄为。   荆楚网 宋依凡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