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弃北大读技校:体现“学”与“术”之争

2014年11月18日 15:20 来源:东南快报 参与互动(0)

  新闻背景

  报载,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眼球。他就是3年前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周浩。

  我们在评判“弃北大读技校”一事时,最主要的一个评判标准应当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而看到周浩对于在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学习过程“没兴趣,痛不欲生”的坦言后,再对照当事人现在“毫不后悔,很庆幸”的选择,或许一些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可以摆上桌面来谈一谈了。比如,学术教育真就能让人成功且快乐吗?技能教育,真就不能带给人体面吗?读北大就一定比读蓝翔的人幸福吗?

  首先,之于周浩个人,这是一次成功而快乐的人生转型。古自由派大师李贽先生曾云,“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不是每一位高分者,都必须要接受学术化训练和学术教育,也更不是将来必须去搞学术研究。考试分数高者,也可以接受职业技术的训练,而且,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名行业内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乐在其中,享受于其中。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学术面前,技术也要有面子。青年俊才,不一定必须去了北大清华,才能证明自己的优秀。有些时候,如果不是兴趣所在,自己又在竞争残酷的高校中,很有可能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另外,在当下,学一门手艺,也能够养家糊口,干得好,也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近日,《中国演说家》节目之中出现了一位“快递哥”,他没有高学历,但凭其辛勤劳作却换来了“和马云一起去纽约撞钟”的荣幸。足以见得,不读北大,选择从一些看似卑微的岗位与工作做起,也有可能大获成功。

  周浩的人生故事,放在高等教育语境里,也是一个严肃的命题——我国的高校,培养的都是学术型的人才,毕业时都要写学术型论文,可是,社会每年真的需要700多万的学术型毕业生吗?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在《饮冰室书话》的“学与术”一篇中,对“学”与“术”进行过这样的描述——“则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其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沈,投以水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学”与“术”,分属于学术研究的不同层面,不应该厚此薄彼。高等教育只教“学”,排斥“术”,显然偏颇。

  高等教育一条腿走学术化路子,已经拖累了我国诸多青年俊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为78.1%,高于“211”和“985”;工资方面,高职学生平均起薪3291元,“211”高校3157元,高职学生也略高于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这进一步说明,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严重脱离了社会现实。值得期待的或许是,近日,有教育部官员称,我国“211”高校的部分专业将要转成职业技术教育。

  感谢周浩用他一个人执拗而成功的成长经历,还原了技能教育之于人生、之于社会的价值所在,这件事,让我国技能教育长足了面子。长期以来,读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的学术化教育路径,是许多家庭最信赖的成才模式。但是,如果北大清华之路不是青年人喜欢和认同的道路,即便是再体面,在内心里也可能是痛苦不堪的。

  技能教育有了面子,还远远不够。前段时间,伴随着整个网络对于“学习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的调侃以及对于蓝翔技校的挖底,公众知道了一所实力强、就业率高的民营技校。但是,这样的优秀技校还是少之又少。同时,社会意识里,读技校仍然不如读大学有面子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因此,我国的技能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王传涛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