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出土法杖上现中国最早明胶

2014年11月27日 2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乌鲁木齐11月27日电 (记者 孙亭文 文龙杰)在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一件距今3500多年前的法杖上,中国研究人员在该法杖上发现了用来镶嵌骨雕的粘合剂,经过科学分析,发现这种粘合剂为牛胶,属于明胶。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27日称,这是迄今为止经过科技分析证实的、中国最早利用的粘合剂,该粘合剂为牛胶,属于明胶。它将中国动物胶利用的历史追溯到了约3500年前。

  “这次发现的牛胶,也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动物胶中最早的,它可以追溯到夏末商初。”杨益民说。

  明胶,是由煮过的动物骨头、皮肤和筋腱制成。根据此前发现,中国已知使用最早的明胶是在汉代。在战国时代,也有使用蜂蜡做粘合剂的历史。

  据杨益民介绍,动物胶的运用,是源于复合工具,它又有效地促进了复合工具的发展,对人类有着极大的意义。然而,古人所使用的胶,成分是有机物,经长期埋藏,常常降解殆尽,因此其科技分析始终是个世界性难题。目前,中国国内的相关研究仅涉及历史时期彩绘颜料层胶的使用,但不太关注胶的精确生物来源。

  杨益民和其研究团队,通过红外光谱、蛋白质组学分析等科技方式,从法杖上提取几毫克的残留物,最终获得了准确的结论,得出这种胶为牛骨熬成。

  杨益民认为,正是因为小河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这种动物胶得以在地下千年而没有被降解。

  据悉,此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技考古专业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碳专项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小河墓地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西南距阿拉干镇36公里。2003年10月,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项目正式启动,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