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踏访被历史“湮没”的明代云川卫故城

2014年11月30日 18: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30日电 题:踏访被历史“湮没”的明代云川卫故城

  作者:李爱平 乌娅娜

  如果不是历史学家提醒,位于内蒙古和林县大红城境内的居民,至今仍不知其生于斯长于斯的脚下土地,会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明云川卫故城,显然他们更不会有意识的将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升到文物保护范畴。

  公开资料显示,明初在内蒙古地区设置的卫所,自东而西依次有兀良哈三卫诸卫、大宁诸卫、开平诸卫、东胜诸卫、宁夏诸卫和甘肃诸卫,而位于和林县大红城境内的云川卫故城则属于其中的东胜诸卫。

  初冬季节,记者驱车来到该地区探访发现,除了在入村口写有内蒙古人民政府2006年公布的“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示这一地区的历史“沧桑”之外,更多时候体现的则是这个地区的“现代性”一面:一处断壁残垣的城墙下,一片玉米地中有村民未及时拉回的玉米,以及城墙下面不太明显的坟墓痕迹……

  在此地曾生活过十年之久,熟悉当地文化的姚殿峰用手掰城墙上的土块,发现土质坚硬,他一边惊叹于这段城墙的结实外,一边希望当地居民能有意识的保护。

  姚殿峰口中所言的结实,并非虚夸。据史料记载,这段明初兴建的云川卫城,因其规模大于元代红城,故称大红城。其平面呈方形,边长1500米。夯筑城墙,基宽13米,残高5——7米,夯层厚10——20厘米。四墙中段各设1门,宽8——15米,外加筑翁城。采集有泥质灰陶折腹钵、方唇斜腹盆,白瓷碗等残片。

  对于这段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墙,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刘青瑜老师认为,历史上称为云川卫故城的这片土地,很有可能是与明长城相关的防御性城址,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不过,在考古界有着重大价值的这一古城,在当地民众眼中却显得特别“陌生”。

  “只是听人说过,这块地方有些年限了,可能有300年左右”。居住在云川卫故城已经60余年的赵继宽,指着老一辈在该段城墙内筑好的窑洞这样告诉他所知道的“历史”。

  和赵继宽同样不甚了解当地古城历史的还有赵建军,这位脸色黝黑的农民声称,在城墙内筑窑洞居住已成当地习俗,他知道的就有约几十户。

  姚殿峰对记者证实说,从2006年至今当地文物部门开始了对这座古城予以“关照”。当地文物管理所负责人霍志国表示,目前该所已制定了相关的保护举措,正在逐步实施。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刘青瑜认为,对于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理应得到当地政府部门足够的重视,不仅要开发其文物价值,更应大力打造其知名度,让社会各界重新领略这座古城的魅力。(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