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7年前1300人在南京太平门遭屠杀 无一幸存(图)

2014年12月03日 15:07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11月29日,南京日报小记者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太平门遇难同胞纪念碑献花,哀悼遇难同胞。 本报记者 徐琦摄

  纪念碑碑文

  1937年12月13日,第十六师团三十三联队六中队等侵华日军部队在南京太平门附近,将约1300名放下武器的中国官兵及无辜的市民集中起来,周围用铁丝网围住,用事先埋好的地雷炸、机枪扫射,再浇上汽油焚烧,次日,日军复对尸体检查,对濒死者用刺刀补戳致死,太平门集体屠杀中无一中国人幸存。

  值此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70周年之际,为悼念在太平门附近无辜的中国遇难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交流促进会、日本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60周年全国联络会、日本“铭心会”访华团联合在此建碑,祭祀遇难者魂灵,铭记历史教训,并告知中日两国青少年,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77年前,美丽的玄武湖畔,1300名同胞被侵华日军血腥屠杀。2007年12月,为了悼念他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太平门遇难同胞纪念碑落成。

  77年后,深秋的一个周六清晨,本报记者和4名南京日报小记者一起寻访此地。寒风呜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侵华日军事先偷偷埋下地雷,将被俘军民押进铁丝网后拉开导火索

  紫金山脚下、玄武湖东岸,一座纪念碑隐匿于湖畔的绿化带之中。纪念碑呈自然巨石型,其正面刻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太平门遇难同胞纪念碑”字样,背面为碑文。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从南京的中华门杀进了南京城,随后光华门、通济门、中山门也有日军冲进来。在此情形下,南京守军司令部下令让中国军队撤退。大部分中国军队退向了南京城北的挹江门下关地区附近,在太平门守备的一队中国军队不愿撤退,勇敢地从太平门冲向敌人阵地,许多将领和士兵都牺牲了。突围过程中,受伤倒地以及落在后面的官兵,不幸被日军俘虏,加之先前被敌人抓住的老百姓,共计1300人被日军包围,被押至太平门外城墙下。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经盛鸿说,根据史料记载,日军事先偷偷埋下地雷,然后等被俘官兵和百姓被押进设好的铁丝网后,残忍地将地雷的导火索拉开,一声巨响,许多同胞被炸死了。没有炸死的同胞,随即又被日军用机枪扫射。日军还从城墙上往下倾倒汽油,点火焚烧,试图毁尸灭迹。即使这样,日军仍不放心,对在火光中呻吟挣扎的人一一补上刺刀。“就这样,1300名同胞被日军全部屠杀,没有一个幸存者。”

  由侵华日军原士兵亲口证实太平门集体屠杀

  于在太平门的集体屠杀中无一人幸存,这段历史一直不为人知,直到日本铭心会友好访华团团长松冈环采访侵华日军原士兵,才被揭露出来。

  2002年12月,松冈环编著的《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在中国出版。侵华日军原士兵德田一太郎出生于1914年6月,1999年8月接受采访时,他说:“12月13日,早上8点左右进入南京的太平门……记得当时分队长说过‘把男人都杀了’……当时有很多的俘虏徘徊在太平门附近。从那里不分男女老少共抓来了三四百人。工兵们在太平门的右角附近钉上钉子,拉上铁丝网,把人给包围了。下边埋着地雷……把抓来的人放进包围圈里后,拉上导火线,随着‘轰——!’的一声给炸掉了。因为用枪不赶趟,所以埋上了地雷。之后,我们爬上城墙,从上边洒下汽油,点火给烧掉了。因为尸体层层叠叠堆积成山,所以,烧起来很费劲。上边是大量的尸体,但下边还有好多生存者。第二天早上,分队长对士兵发出‘刺死!’的命令,所以我们就开始翻查尸体,只要有气的人都给刺死……尸体的占地面积估计有330平方米。”

  经盛鸿告诉记者,当年在太平门地区杀害我同胞的是第十六师团三十三联队六中队。“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是最野蛮、杀害中国军民最多的部队,进行‘百人斩’杀人比赛的两名军官野田毅、向井敏明就来自这支部队,因为劣迹斑斑,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又被称为‘野兽’。据统计,他所率的第十六师团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中国人民达24万人,占屠杀总遇害人数的十分之八。”

  中岛今朝吾在自己的日记中也有相应记载:“基本上不实行俘虏政策,决定采取全部彻底消灭的方针。”“仅佐佐木部队就处理掉约15000人,守备太平门的一名中队长处理了约1300人……处理上述七八千人,需要有一个大壕,但很难找到。预定将其分成一两百人的小队,领到适当的地方加以处理。”经盛鸿说,这里所谓的“处理”,其实就是屠杀。

  “当年中岛今朝吾的日记与侵华日军原士兵的证言相互印证,再次证实了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经盛鸿说,希望日本相关人士能够正面历史,并在建立正确历史认知的基础上,多做有利于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事情。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肖姗 实习生 钱琎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