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941年潘家峪惨案:“抗日堡垒”1230人被杀害

2014年12月05日 08:1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潘家峪惨案】潘家峪是冀东抗日根据地之一。日本侵略者面对这座打不垮、攻不进的抗日堡垒,必欲除之而后快。1941年1月25日,3000多名日军、1000多名伪军将全村1500多人驱赶到潘家大院封锁起来,用步枪、机枪疯狂扫射,并放起大火。大屠杀一直延续到次日下午7点钟,全村有1230人被杀害,其中有儿童妇女658名,23户人家被杀绝。

  “我经常做噩梦,梦见天着火了,地也着火了,连墙缝都忽忽地冒火,后来我就会飞……”对6岁时亲历的那场惨案,潘春义记不太清,只有恐惧与不安相伴了71年。潘善瑞在每年除夕的前一天都要吃冷饭、睡凉炕。年前“禁灶”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他去年去世。

  71岁的农民潘贵清没有亲历惨案,却看见幸存者们的余生饱受痛苦。潘贵清的父亲和伯父在日军围村前上山拾柴,傍晚回来时,与家里的其他5口人已是阴阳相隔。潘贵清数十年反复走访村里的37位惨案幸存者,挖掘潘家峪的细节,然后向来参观潘家峪惨案纪念馆的外乡人讲述那段悲壮的历史。

  潘贵清生活的河北省唐山市潘家峪村坐落在燕山山脉。1941年1月25日,腊月廿八,除夕的前一天。清晨,冀东十几个县的3000多名日军和2000多名伪军被调集起来包围了村庄。他们挨家挨户把村民们赶到位于村中心的西大坑里,见场地开阔,又改变主意,把村民赶到离西大坑仅50米远的地主家——潘家大院里。大院里铺满松枝柴草、浇上了煤油。日军们站在3米多高的院墙上、平房上,向院里的人群开枪,扔手榴弹,顿时,一片火海。枪声、爆炸声、惨叫声、噼啪作响的火烧松枝声响彻天空。鬼子走后,周边20多个村庄的乡亲们赶来帮忙收拾残缺不全、难以辨认的尸体,忙活了3天,在村南集中埋进了四座大坟。幸存下来的青壮年自发组成了“潘家峪复仇团”,最后亲手击毙了惨案的制造者——日军头目佐佐木二郎。

  自1952年起,地方政府和潘家峪村民先后重修了遇难同胞的四座坟墓,竖立了四块墓碑,一块纪念碑,一座纪念塔,修建了一座祠堂和一座纪念馆。73年转瞬即逝,潘家峪村在一片焦土上脱胎换骨,如今,被誉为“葡萄架下的村庄”。潘贵清还告诉记者,近年来,日本爱好和平的人士也不断来到潘家峪。国家公祭日到来,潘贵清则颇感欣慰:“公祭,要让后代们时刻记住‘盐从哪儿咸,醋从哪儿酸’。我们应该化悲愤为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才能不让悲剧重演,才能永保和平。”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李艳辉唐山市潘家峪村报道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