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冈村宁次曾记录南京大屠杀:大批处死俘虏成惯例

2014年12月05日 12:23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首部面向社会公众的国家公祭读本发布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在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即将来临之际,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联合南京地区部分学者,编纂了全国首套三部五卷有关南京大屠杀史实与历史的全民读本,昨天向全国首发。其中,《文证选录》中的日方官兵分日记、书信、报告、媒体及中西方资料共计603条铁证,条条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俞月花

  《文证选录》

  收录603条日军暴行铁证

  明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将到来,但日本的右翼势力仍不愿面对历史,拒绝承担侵略战争的责任。昨天的新书发布会现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张宪文教授说,为了向公众揭露日军的暴行,让广大人民更深刻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南京的学者共同编纂了《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以下简称“文证选录”)《南京大屠杀史》《见证与记录:南京大屠杀史料精选》(以下简称“史料精选”)。

  其中,《文证选录》集中收集了日军实施大屠杀的铁证。“我们按照日军屠杀暴行、性暴行、抢劫纵火和破坏暴行三个方面,以及战后审判,把日方、中方、西方,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者(当时目击者)遗留下的文字记录,包括日记、书信、报告、媒体的报道等,将其中最关键的、最有证据作用的段落加以摘录,分类编辑,成为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大全,单就这一本书,我们就选录了日本罪行的铁证603条。”张宪文说。

  这603条罪证中,有日军进攻南京部队的师团长、大将、中将的日记、书信、军方文件和西方在宁人士的日记、外交文书、主流媒体的报道等。“公众读了这本书可以毫无疑义地下一个判断:南京大屠杀是铁板钉钉、不可推翻的事实。”

  4000多万字的《史料集》

  压缩成“三部五卷”

  张宪文介绍,为了广泛地搜集战后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的证据材料及各类史料,他联合南京地区的学者,也包括外国朋友,共约100余位教授、专家,花了十年时间,跑至世界8个国家(包括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等)及我国台湾和大陆,搜集了8个语种的原始材料和原始证据,于2010年汇编成72卷4000多万字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他说,这部书汇集了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的大量罪证和原始材料,它无可争辩地全面揭露了日军罪行,对日本右翼给予了沉重打击。由于这套书规模大,内容多,广大读者和社会大众不可能有时间全面阅读,为此,学者们有选择地把史料集的重要材料加以汇集,编辑出版了三部五卷书《见证与记录:南京大屠杀史料精选》,方便公众阅读。

  “我们从四千多万字中,选了便于广大老百姓阅读的史料。我们很重视档案,但档案很枯燥。《史料精选》选的是日记、书信中的一些情节。”张宪文说。

  据介绍,“三部五卷”中的《南京大屠杀史》将被翻译成英文和日文版本,面向世界发行。

  读本说了些什么

  冈村宁次亲手所书

  “大批处死俘虏”

  张宪文说,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大屠杀,二是令人发指的日军性暴行,三是城市破坏,主要集中在城南,当时主要的房屋被烧毁,因为日军占领南京后,想尽快结束战争。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昨天正式发行的三部五卷中,选录了日本大量的出版机构发行的书籍和文书。其中不乏日军多名高级将领的感想和日记。

  例如在《文证选录》中,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在1938年7月13日的《阵中感想录》中记录,“派遣军前线部队一直以给养困难为借口,大批处死俘虏,已成惯例。南京战役时,大屠杀的人数多达四五万之多,对市民进行掠夺、强奸妇女的也大有其人。”

  张宪文说,其实,这段资料史学家们很早之前就找到了,“老的材料虽然不是新的,但是更重要。我们要掌握南京大屠杀的重要材料、重要证据,这是最重要的,而不一定要新。”他以冈村宁次这段记录举例,中国抗战胜利时,冈村宁次是总司令,代表日方投降的,是日本最高军事领导人,连他都感觉杀俘虏是不对的,所以这句话非常重要。

  专家呼吁

  全国范围打捞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

  昨天的发布会现场,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选向现代快报记者呼吁,现在全国各地散落着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及其家属,应该及时打捞这些活着的证据。

  王选认为,现在在各个地方,应该还有很多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的亲属,可以征集他们的口述历史,因为时隔多年,有的可能很简单,但是也是一个活生生的记忆,或者是一个家庭的遭遇。“历史本身是通过个体发生的,一家一户的,现在不赶紧把这些记忆抓住的话,以后就完全没有了。”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