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九旬抗战老兵曾参加密支那战役 一床军毯伴70年

2014年12月13日 11:1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抗战时期的李铁椎。(翻拍)

  “我们不怕死亡,只是怕被遗忘。”这是成都的抗日远征军老兵李铁椎生前最爱对孙女说的一句话。12月11日上午7点45分,李铁椎因病离世,享年90岁。按照老人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今日上午,李铁椎的遗体将被火化。今年9月初,华西都市报记者曾在医院看望过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的李铁椎。3个月后,再次接到李铁椎女儿的电话时,记者得知这位老兵“归队了”。

  儿女讲述

  父亲一生坚强不屈 会补皮鞋打家具写书法

  李铁椎生活了60多年的家,位于陕西街路口一座宁静的老院落。在李铁椎简朴整洁的家中,挂着“抗日英雄 民族脊梁”的牌匾,“成都市优秀工会法律援助律师”的荣誉证书,还有老人自己用毛笔写的草书《念奴娇》。“书桌上堆的全都是他看过的书,写的回忆录和工作材料。”大女儿李文玲一边整理父亲遗物一边说。

  “学一样钻一样成就一样”,是小儿子李文兵对父亲的评价。“他性格和善,而且很健谈,年轻人都喜欢与他交朋友,听他讲养生、讲法律、讲收藏。”在李文兵眼里,19岁的儿子李斯丹“最像父亲年轻时的模样。”

  二儿子李文丁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手巧的父亲常常给三个儿女做木拖鞋,还会补皮鞋、打家具。“他写得一手漂亮的草书,当年很多人家里结婚,主动找到他索要书法作品挂在婚房里。”李文丁说,父亲这一生人如其名,从他身上能看到铁锥似的不屈脊梁,也能看到“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的一段历史背影。

  生平轶事

  曾参与密支那战役 战后成为四川首批律师

  记者从李铁椎儿女的口述中得知,李铁椎原名李盛智,1943年12月,在省立资中中学上高二、只有19岁的他选择投笔从戎。1944年初夏,李铁椎与200多名新兵从昆明巫家坝机场出发,飞跃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奔赴印缅作战,隶属中国远征军新一军30师防毒排。他主要担负战地的防毒消毒,供应物资和野战医院的守卫任务等。

  在李铁椎自己写的回忆录中,专门提到“在兰姆伽培训基地,我可以在10米内射中火柴盒和美国幸运牌香烟盒上的红星,约50米高的树上有一只秃头鹰,我一枪命中。”因为枪法出众,培训完后他被提拔为中士。

  1944年,李铁椎参与了密支那战役,接着攻打八莫、南坎等地,日军兵败如山倒。密支那大捷扭转了盟军在亚洲战场的败局,是盟军由败退转为反攻的标志。

  抗战胜利后,李铁椎结束了从军生涯,回到母校继续读完高中,随后考入正阳学院法律系,后来又到第二野军政大学(西南军政大学前身)学习。1950年,李铁椎被分配到川东行署劳动局,1952年8月起在四川省劳动人事厅工作,直到1985年退休。

  “父亲是四川第一批律师,近80岁都还在代理案子,直到有一次办案路上骑自行车摔了一跤,看到我们实在不放心,他才没有再接案子的。”李文玲从李铁椎卧室的衣柜里,翻出了老人生前最珍爱的一件物品——在印度从军时,英美盟军发的一床军毯,也是老人唯一保留至今的抗战纪念物,“这床军毯伴随了父亲整整70年”。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蕾摄影郝飞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