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毛家坪遗址确认为2700年前秦国古冀县县治

2014年12月17日 14:03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0)

  发掘甘肃毛家坪遗址 发现子车氏家族墓地

  贵族“县长”墓佐证“华夏第一县”(图)

  刘超群

  车马坑

  近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五家单位组成的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外宣布,经过多年考古发掘研究,发现并确认了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遗址是2700多年前秦国设立的古冀县县治所在,当地民间也有“华夏第一县”的说法。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郡县制起源有重要意义。

  1982年、1983年对甘谷县毛家坪遗址进行两次发掘后,2012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毛家坪遗址再次进行了全面勘探发掘并获得重大发现。

  遗址发掘4000平方米

  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甘谷县盘安镇毛家坪村,东距县城25公里;分布在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南靠丘陵,东部有冲沟,西边不远为渭河南岸支流南河。遗址分沟东和沟西两部分,沟西的北部及西部为居址区,大部分被村庄叠压,沟西的南部为墓葬区;沟东部分主要为墓葬区,严重被盗。遗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家坪遗址考古发掘领队、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梁云告诉记者,毛家坪遗址是1947年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在渭河流域调查时发现的,之后1982年、1983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曾两次发掘了毛家坪遗址,在该遗址主要发掘到3种文化遗存,即以彩陶为特征的石岭下类型遗存、以绳纹灰陶为代表的周代秦文化遗存、以夹砂红褐陶为特征的西戎文化遗存。

  2012年7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五家单位组成的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再次发掘。截至目前,共勘探出墓葬1000多座;累计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清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小墓葬199座、灰坑752个;发掘车马坑5座;发掘大型墓葬2座,其中一座为级别较高的贵族墓葬。

  出土文物1000余件

  这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骨器等各类小件文物1000余件,发掘大量绳纹灰陶片,出土鼎、方壶、盂、敦、盘等青铜容器51件,出土短剑、戈、矛等青铜兵器11件。

  “依据钻探情况,工作人员在遗址区内有针对性地选择3处地点进行发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侯宏伟对记者说,出土物覆盖了多个历史时期,既有西周时期的绳纹灰陶片,也有东周时期的鬲、盆、豆、罐等,还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古代小型广场,应该是当时附近人们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

  此次发掘重要的发现是在发掘出的两座车马坑中出土了秦人战车。侯宏伟介绍说,这辆战车的车厢、车轮、车辕、车轭等构件保存比较完整,驾车的两匹骏马的骨架也清晰可见,两马中间还摆放着一杆长约3米的长矛。“据推断,这一战车的时间约为春秋早期,距今约2700年至2600年,为研究秦早期的作战车马及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存如此完整的战车实属少见,与以往的任何一辆战车性质都不同。春秋早期金属铸造业发展如何,作战方式如何,交通情况又如何,是否存在出行驾车,都能从出土的这辆秦战车中寻找到相关答案。出土发掘的文物,为秦人悠久的军事传统和比较强大的军事力量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依据,为秦人的交通发展也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保障。”梁云说。

  发现子车氏家族墓地

  经过发掘,考古人员基本确定了毛家坪遗址的范围和规模,该遗址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远远超出了原先的估计,“该遗址位于‘天水-礼县’古代交通要道上,为秦人北上东进的战略要地,是渭河上游甘谷一带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周代遗址。”梁云说,如此大规模加上重要的战略地位,毛家坪遗址应可以与古文献记载的某处历史名城或县邑对应。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介绍,《史记》记载,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征伐冀地的西戎部族,战胜后设立了冀县,这是秦国最早设立的县,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县之一。“据文献记载,冀县就在现在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的甘谷县一带,当地民间也有‘华夏第一县’的说法。”

  “经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基本上可以确定其为古冀县县治(县城)所在。”结合《水经注》等文献记载,梁云认为此地正是当年秦武公设冀县的位置所在。同时,遗址的繁荣期和发掘到的高等级贵族墓及车马坑等情况,均与历史上的冀县相吻合。除此之外,毛家坪出土的最高等级的贵族墓主人身份也给最早县治做了佐证。“这座贵族墓年代为春秋中期,墓主为成年男性,墓中有五鼎四簋、铜戈,戈上铭文有两列共14个字,右列前六字为‘秦公作子车用’,余字则锈蚀不清。”梁云说,根据墓的规格和年代,可以推断毛家坪遗址该区域为子车氏家族墓地,墓主人很可能是子车氏家族的族长,是秦穆公派驻冀县的行政长官。

  秦文化编年可推至西周

  考古学上探索早期秦文化,就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甘谷县毛家坪遗址的发掘。上世纪8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渭河上游的甘谷县毛家坪遗址首次发掘到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同时发掘了东周时期的秦文化和西戎文化遗存。

  近年由历史学家李学勤整理的清华简《系年》中曾有对秦人的记载。在他看来,秦人本是来自山东的商奄之民,周初成王时被迫迁徙至甘谷的朱圉山一带,谪戍西方御戎。他的看法曾一度影响很大。“毛家坪遗址在朱圉山附近,那么毛家坪秦文化遗存是否属西迁的商奄之民,还需再次发掘才能确认。此外,早期秦文化的编年、甘肃东部的西戎文化等重要学术问题也要求再次发掘毛家坪遗址,以获得答案。”这是此次联合考古队进行发掘的重要原因。

  根据这三次考古发掘的结果,考古人员将秦文化居址遗存分为4期,认为年代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战国中晚期;将墓葬分为5期,分别相当于西周中、西周晚、春秋早、春秋中、春秋晚及战国早期。由于发掘的西周墓均西首向、屈肢葬,与关中地区的东周秦墓的传统葬式相同,墓内出土的鬲、盆、豆、罐等陶器亦与后者的同类器一脉相承,故有专家判断其为西周时期的秦墓,并把居址的文化遗存推定为西周时期的秦文化。

  “毛家坪遗址先后发掘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车马坑等大量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厚重文化内涵,把秦文化的编年推进到西周时期,开创了考古学上探索早期秦文化的先河,对进一步探讨嬴秦西迁的时间、路线提供了实物资料,对研究甘谷乃至渭河上游古代民族分布、生活以及民族融合过程,在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甘谷县文物单位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梁云告诉记者,目前毛家坪遗址已进入文物修复、资料整理、考古报告撰写阶段,并对开挖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回填。申报2014年十大考古发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家坪遗址公园等工作也在逐步开展。新报记者 刘超群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