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皮囊》:书写青春的自由

2014年12月23日 08: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一本名为《皮囊》的新书突然走红,出版3天加印,当当、京东以及众多书店卖断货。书中的同名文章《皮囊》在朋友圈疯转,文中“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更是成为这个冬天的流行语。日前,作者蔡崇达携《皮囊》在北京举办首发式。

  “我担心自己错过更多人,所以决心开始写这些文章。”30岁生日那天,蔡崇达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突然觉得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父亲,“我希望用这些仅存的记忆建构一篇文章,去‘看见’父亲,理解父亲。”于是,便有了小说中的《残疾》。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回家》等14篇作品。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作为80后作家,蔡崇达说:“我们这代人需要面对人生的真相、日常生活的真相。”

  白岩松认为,该书有一种来自内心的感受。“作为一个32岁的青年,作者在走向自己的内心,挖掘埋藏在深处的情感。这个年龄的人应该是往世界跑,但蔡崇达在往回走。这很难得。”他说,在这本书中,情感和文字是分离的,情感很浓,但文字却很独立俏皮。“他在难过的时候,却用了一种轻松俏皮的口气。文字是成熟的,人却是像劫匪一般的文青。”白岩松认为,《皮囊》一书是在书写青春的自由。桂杰 吴雪阳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