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于丹出新书 给年轻人提建议:活出原创的自己

2015年01月07日 09:5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昨天,文化学者于丹带着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在北京言几又书店亮相。这本书收录了她近年来的生活感受、旅行随想以及对爱女的教育体悟。已有三年未出版新书的于丹见到前来的读者朋友们十分开心,热情与读者分享自己创作中的思考。“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苏东坡经历人生几度起伏之后的感受,也是我最近几年最大的感触。讲论语时候的于丹和今天的于丹一定是不同的。”接受专访时,于丹告诉记者。

  清欢有味,不忘初心得始终

  此番出版的新作中,于丹首次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成长经历,延续她平素的风格,每个故事背后都提炼了不少人生哲理。“我小时候最喜欢喝咖啡,现在人到中年,反而觉得最有滋味的是茶。”在分享中,她多次提到咖啡和茶的比喻,希望自己能够活得简单,“真正的简单是能够从一杯清水中喝出滋味”,于丹写道。她希望读者也能从这本书收获这样的情怀,“清欢是一种遵循本心,回归清朗人生的朴素态度”,于丹说。

  在现场,于丹坦陈自己最近几年来的感悟,“讲论语的时候,我是咖啡的味道,现在我则更希望自己像一杯清茶。从那时候到现在,就是从迷恋浓郁走到清淡的过程。你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触及生命的味道。”不过,于丹告诉记者,她不建议年轻人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从容地慢慢走,做一个真实的最好的自己,活出原创的自己,而不是盗版或者山寨版。”

  比起学者,更喜欢行者称号

  翻看这本书,不难发现文字间穿插了大量摄影图片。记者从出版方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公司了解到,这本随笔集中的摄影作品全部出自于丹之手,都是她在旅行之余拍摄而得的;在书中,她也为旅行开辟了专门的章节,书写自己在行走中的感悟。于丹告诉记者,自己喜欢旅行,“比起叫我学者于丹,更喜欢大家说我是行者于丹。”

  追溯自己行走生涯的起点,于丹讲起小时候和父亲的时光。小时候她读宋祁的《玉楼春》读到“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时,并不明白是为什么这样写。父亲带她去北海公园,把她放到自己肩膀上,背着幼小的她在红花绿树间奔跑,告诉她“以动写静”的巧妙。还有一次,于丹在读书时遇到一个不理解的景象——麦浪。父亲用一个周末带她辗转几辆公车,到北京郊区去看了真正的麦浪。于丹至今还能记起麦浪翻滚时的声响。“他用行走的方式教会我很多,更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人在行走中会获得书本上读不到的东西。”

  保持年轻,和女儿一起成长

  于丹以“心灵导师”的形象被读者熟识,而谈及自己的女儿,于丹也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经,“我希望多给孩子空间,保护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离‘标准答案’远一点。”于丹说,她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但是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意境,“有时候是一边跳着江南style一边背诵‘执手相看泪眼’;有时候是滑着滑板车背《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开始搞得于丹很崩溃,“孩子和我说,滑着滑板就能须行即骑访名山。她现在大了,也可以读懂诗词中的惆怅,不会干出太混搭的事了。后来我想通了,人越长大,越进入社会规则,作为母亲我应该保护她的兴趣。”

  陪伴女儿成长也让于丹重新找回年轻的感觉,她说喜欢和女儿一起读书,“最近在一起读艺术史,我们一边看书一边会照着地球仪学习。”于丹坦言,有的时候陪孩子看书,她也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和女儿一起查,她喜欢这样的时刻,“对孩子来讲,陪伴是父母能做的最好的教育;对于女人而言,和孩子一起发现新世界,是保持年轻的最好方式。”于丹说。

  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 摄影/本报记者 郁骁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