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坛庙会每年客流量100多万人次 外地人增多(图)

2015年01月07日 15:4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张 楠

  地坛庙会三十年 推陈出新变迁路

  北京的庙多,自然,庙会也少不了。正月初一的东岳庙庙会,十七、十八的白云观庙会,三月初三的蟠桃宫庙会,再加上隆福寺庙会、白塔寺庙会、护国寺庙会……过去的北京真可以算得上是庙会的天下,隔三差五就有地儿能赶上一场庙会,恐怕全国也没有哪个城市能有北京这么多的庙会。

  原本,庙会是人们去庙里礼佛敬神后,顺便购物娱乐的场所。但如今,庙会不再单单是以庙为中心,除了春节,平日里很难看到庙会的身影,在人们的印象里,庙会和春节画上了等号。

  上世纪60年代,庙会在“破四旧”中一个个关停、消失。直到1985年,北京的庙会终于重新开张,而第一个重开的庙会就是地坛庙会。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以传统民俗文化特色闻名,每届都会吸引上百万游客前来。而30年来,地坛庙会也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新鲜玩意儿吸引着人们一年又一年来体验它的魅力。

  说起庙会的魅力,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有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你看久了以后,也会发现混乱之中正有个系统,嘈杂之中也有一定的腔调,然后你才会了解它,很悠闲地走进去,买你所要买的,玩你所要玩的,吃你所要吃的,你不忍离开它,散了以后,再盼着下一次。”

  黄土地舞狮子中幡

  手绘画出舞台背板

  家住地坛公园西门附近的“80后”徐小姐,打小就跟着家里人逛地坛庙会。上世纪80年代,地坛庙会刚刚恢复的时候,她是骑在爸爸的脖子上逛的。回忆起那个年代的地坛庙会,徐小姐告诉记者,那时候,春节并没有特别多的娱乐活动,普通百姓家也没有能力出国旅游,于是逛庙会就成了春节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之一。“一进地坛公园的西门就往热闹的地方扎,只要听见有锣鼓响,就知道有杂耍卖艺的,顺着声音就能找到。但是那时候都没有舞台,表演就在路边的土地空场上进行。那时候我小啊,个子矮,人又多,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看表演,挤在人群里什么也看不见,我爸就让我骑在他脖子上,看舞狮子、中幡表演。”徐小姐笑着说,进庙会门先买根糖葫芦,一边吃着一边找表演看。不过那会儿冬天一刮风,地坛公园里头就尘土飞扬,空场里的黄土吹得漫天都是,一会儿工夫糖葫芦就糊上黄黄的一层尘土。

  地坛公园党支部书记周海峰也是地坛庙会的新闻发言人。1990年就在地坛工作的她告诉记者,大约2000年以前,地坛庙会的表演都没有固定的舞台,而是见缝插针地在路边的空场上进行,就跟老天桥传统的杂耍卖艺似的,围上几圈人,站在后排的人就只剩下前排人的脑袋可看了。从2000年开始,各类表演被统一搬上舞台,到现在,光大型的舞台就有9个,这还不包括竹竿舞、台湾风情表演等小型的演出。

  搭起了舞台,还得有舞台的背板。周海峰说,最开始,背板都是由人工手绘的,提前两个月就得开始画。根据每年的主题不同,由公园的美工负责设计图纸,三四个美工一起画。背板通常长12米,高3米,由于面积太大,只能在露天搭棚子临时摆放,美工们则站在室外赶工,有时赶上天气不好,就把背板搬到食堂画。

  虽然如今人们的娱乐文化生活早已经大大丰富,但逛庙会依然是不少人春节的首选。地坛庙会的客流量29年来竟然相差无几,一直保持着100多万人次的纪录,最多的一年则达到110万人次。周海峰说,只不过,以前逛庙会的是北京人居多,现在北京周边地区的外地人、旅游团的数量也正在逐年增加。

  吉祥物灵感来源于奥运福娃

  2008年,生肖鼠年。第23届地坛春节庙会西门广场,一个高约4米的雕塑受到了前来逛庙会的游客的热烈追捧。雕塑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团团围住,雕塑的正面位置成了游客抢夺的风水宝地,只为了能够站在雕塑前与之合影留念。雕塑中心位置是个巨大的铜钱,四周围绕着红、黄、蓝、紫4只笑呵呵的小老鼠。

  这雕塑到底是什么来头?原来,这是2008年地坛春节庙会推出的鼠年吉祥物。而这也是地坛春节庙会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而来的吉祥物。

  “我们是全北京第一个有吉祥物的庙会。”周海峰回忆着2008年开始征集吉祥物时候的情景。以前地坛庙会其实也会在西门广场摆放一个4米左右的生肖玩偶。只不过,那时候的生肖形象是地坛公园的美工自己设计的,用的是比较容易损坏的充气材料。工作人员每天早上赶在游客进园子之前,把充气生肖玩偶充满气,然后用绳子把玩偶绑住,底下坠上重物,以防风大被刮倒或是吹跑。每天傍晚庙会散场了之后,再把充气玩偶撒气保存。“因为是缝制的,如果有人为破坏会漏气,所以只能用围栏与游人隔开。”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2008年之前,地坛庙会一直摆放的是这种充气生肖玩偶。

  别看春节庙会都是在1、2月份举办,但其实准备工作从头一年的5月份左右就开始了。

  周海峰说:“5月份就要拿出第二年庙会的初步方案,之后的半年时间里,我们要陆续开大大小小几十次会议,方案要讨论了再讨论,一轮一轮的修改,一直到10月底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大体方案。” 那一年正好北京要开2008年奥运会,每届奥运会都会推出相关的吉祥物,而北京那年的吉祥物是5个可爱的福娃。在一次开方案讨论会的过程中,突然有人提出来,奥运会有个吉祥物,咱们地坛庙会是不是可以仿效奥运会,也弄个吉祥物啊?这个突然而来的灵感立刻得到了参会者的赞同,到底弄个什么样的吉祥物成了热议的焦点。讨论来讨论去,大家各抒己见,意见却一直得不到统一。既然意见无法统一,不如向社会公开征集吉祥物方案怎么样?2008年正好是鼠年,就征集个生肖鼠的吉祥物吧。

  说干就干。很快,一则地坛庙会公开征集鼠年吉祥物的消息通过各大媒体发了出去。没想到,一下子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40多份设计图纸。地坛庙会组委会请来了专业的工艺美术大师、民俗专家和市民代表等多名评委,现场对征集来的吉祥物图纸进行打分。最终,四只抱着铜钱的小老鼠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鼠年庙会吉祥物选出来了,但制作却给工作人员出了个大难题。地坛公园的美工犯起愁来,征集来的图纸是平面的,但是要真正做成吉祥物却得是立体的。美工只好用泥先捏了个巴掌大的小样,然后这添点儿,那减点儿,修修改改两个月,最终才做出了满意的小样。小样做出来之后,要按照比例放大成4米高的泥塑大样,之后再翻模制作成牢固的玻璃钢树脂成品。这时,问题又来了,由于进入冬天,4米高的泥塑大样制作完成后却迟迟干不了,无法进行下一步。于是加工车间里,4个火烧得旺旺的炉子日夜不停地烤着泥塑大样,就为了让它早日干透。

  “每年的吉祥物都有难的地方,每年都不一样。”美工感慨地说,像是兔年、马年的吉祥物是单腿站立的造型,重心特别难找,一旦找不好重心就会被北京冬天的大风直接刮倒。所以玻璃钢树脂壳的里面都会安装金属骨架支撑。像2015年春节庙会的吉祥物是3只羊,每只的形态、大小都不一样,中间还有镂空的图案,“这几天正研究怎么修改呢。”

  摊位拍卖

  造就一代传奇“标王”

  2009年11月21日,这里是2010年地坛庙会摊位公开拍卖现场,地坛体育馆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空气中似乎都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

  公园主路转角的18号摊位,是整个庙会参与拍卖的“黄金摊位”,兵家必争之地,这个摊位一开拍,立刻将整个拍卖会的气氛推到了最高潮。拍卖师刚一报出摊位号,马上就有举牌者将这个起拍价不过1.5万元的摊位直接叫到了21万元。“26万、27万、28万、29万……”一名身穿红色羽绒服、拎着一个红色布袋的中年男子频频暗示着身边的同伴举牌竞价。

  “请大家慎重出价,冷静举牌啊!”尽管拍卖师在拍卖间隙不停对竞拍者劝导,但整个拍卖场已经沸腾。

  “30万!第三次!成交!”在全场的鼓掌声中,红色羽绒服男子得意地举起自己的98号号牌。他就是谷胜立,从2006年起一直到2010年,他一直是地坛庙会雷打不动的“铁杆标王”,他的摊位在庙会上主营羊肉串。

  “以前,地坛庙会的摊位并不拍卖,而是采取登记的方式。也就是只要你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资质就可以登记,交一个摊位费就能摆摊卖东西了。”周海峰告诉记者,那时候,摊位数也比现在多一倍。现在地坛庙会的摊位数只有400多个,而那时候少说也得有800多个摊位。地坛公园的道路两侧都摆着摊儿,中间留一个差不多4米宽的通道供游客行走。后来,一方面出于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也为了弱化商业气氛,同时增加文化氛围,双侧摊儿被改成了单侧摊儿,游客步行的通道变成了7米。

  其实,地坛庙会的摊位开始采取以拍卖的方式来确定商户是从2004年开始的。曾经参与过当年庙会摊位拍卖的“老人儿”们用“异常火爆”来形容拍卖的热烈场面。从早晨8点半就开始的拍卖,往往要持续到下午三四点钟才能结束。其中,“标王”的竞争更是激烈。“标王”的最终拍卖成交价从最初的8.6万、12.05万、17.2万、19万,一路飙升到了2010年春节的30万元。连续5年成为地坛庙会“标王”的谷胜立也因此被推到了媒体的聚光灯前,频频曝光的他迅速被人们熟知,不少游客甚至一进地坛的大门就直奔“标王烤串”的摊位。谷胜立自曝“一天的流水能到40万元”,“1秒钟赚10元钱”。

  地坛庙会摊位价格的水涨船高,引起了庙会组委会的重视。为了降低商业炒作的氛围,从2010年12月起,地坛庙会摊位拍卖被紧急叫停,而是改为“限价招标”,也就是每个摊位规定一个最高限价,一旦多人同时抢拍,则最终通过摇号来决定摊位花落谁家。自此,火爆了多年的庙会摊位拍卖因此终结,“限价招标”也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规则的改变,喜欢拼财力的老标王谷胜立纵有千金,却一次次与庙会上位置最好的黄金摊位失之交臂。再加上对产品的定位出现问题,谷胜立摊位每天的流水从过去的40万元直跌至不到2万元,在地坛庙会惨遭败北。从那以后,谷胜立便渐渐淡出地坛庙会,地坛庙会“标王”的历史从此终结。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