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岁老木匠20年义务做木工活 多半数村人用其作品

2015年01月08日 14:01 来源:河南商报 参与互动(0)
百岁老木匠20年义务做木工活多半数村人用其作品

  眼不花、耳不聋 锯子、刨子都听他“使唤”

  20年义务做木工活儿 村里大半人家都用着他做的物件

  猜 这位老木匠多大岁数

  想不到吧 他可是过了100岁的老寿星

  河南商报记者 吴涛/文 唐韬/图

  你能否想象,100岁时自己是什么样子?

  在洛阳偃师农村,有一位100岁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声音洪亮,20年来义务为村民做木工活,大半个村子的人家里都有几件老爷子做的物件,他用的刨子,已经被手指磨出了凹槽。

  “现在我是做着高兴,大家越夸我的手艺好,我干活就越有劲儿。”老人说,他已经攒好了材料,“我今年要再给村里上年纪的人每人做个拐杖。”

  村里一大半人家 都用着他的“作品”

  在洛阳市偃师新寨村,随便找人打听会做木工的老人家住哪,马上就会有人带着你找过去。“这老爷子出名得很!”村里人说,一来因为他在村子里最年长,二来村子里大部分人都是用着他的“作品”长大的。

  曹明老人的身份证上显示,生于1914年7月,“9岁时跟着俺舅学做木工,几十里外的人都知道我手艺好。”虽然已经年过百岁,但他双眼有神,面色红润,声音洪亮,与村子里七八十岁的老人没什么区别。

  曹明说,他以前做木工活是为了挣工分,后来生产队取消了,他就抽空做了拐杖、凳子等到集市上去卖,一次挣十多元,“等跑不动了,就赶不了会(集)了,又闲不下来,就想着给别人家做点活儿。”

  这一做,就是20年。

  曹明有5个孩子,最大的已经75岁,最小的也60多岁了,家人劝他歇着,曹明不听。他从别处捡来木料,捯饬捯饬就成了一个锅盖,几件废料经他一整合,一个结实的板凳就做好了。老人会拄着拐杖,亲自“送货上门”,自己搬不动的,就让儿子、孙子送去。

  他是村里的宝 有好吃的都给他送

  1月6日早上,天不亮曹明就拿着笤帚在院子里打扫卫生,吃过早饭锯木料,锯子规矩地沿着墨线走,一点儿也不偏。他要给邻居做个案板,木料锯好还要用刨子刨光。他常用的刨子,在食指摁着的地方早已磨出了凹槽。

  正干着,又有街坊拿着凳子来了,“爷,俺家的凳子面坏了,你给换换吧。”“放那儿吧,那活儿好干。”曹明瞅了一眼。

  院子里,放着一个老人的“得意之作”:一个原本缺了一条腿的凳子,被他修得完好如初。堂屋里,还有几个已经做好没送出去的新凳子。

  晚上6点半,曹明吃过晚饭,踱到门口,门外早已生起了火堆,邻居们热情地拉老爷子坐下,轮流给老爷子说话解闷。

  几个邻居,大多是他的孙子辈。“俺爷可是村里的宝,谁家有好吃的,都爱往这儿送。”一个邻居说。曹明虽然牙早掉光了,但仍喜欢吃肉,前两天他给别人做了一个案板,人家还给他买了两只鸡腿。

  有人拿来一块木板要丢进火里,他眼尖,马上从火堆里捞了出来,“多好的材料,能做板凳面儿呢。”

  长寿有啥秘诀?看看他就知道了

  村里人说,新寨村附近90岁以上的老人也有,但是这么大岁数还能干活的,他是独一个。“他心态好,一辈子没和人红过脸,啥时候都是乐呵呵的。”村里人说,不管是谁来找他帮着做活,曹明都是一口应下来。

  现在,曹明独自一人住在大儿子家,虽然儿孙满堂,可他还是起居自理。大儿子一家远在洛阳,他一日三餐在小儿子家吃。孩子们都孝顺他,比如他身上的大红褂子,过100大寿时,两个孙媳妇一人给他做了一件。他干木工活,衣服几乎一天一换,也是儿媳每次洗干净给他换上,从来没有怨言。

  老人的生活很有规律,晚上9点烤完火准时睡觉,第二天早上5点钟起床,中午吃完饭在沙发上打个盹儿,空下来的时间永远在做木工活儿。

  河南商报记者初次见老人的那天晚上,隔着老远他就瞅见有人来了。老人耳朵很好,听着大家讲的笑话,总会哈哈大笑。

  老人说,给乡邻做了几十年活儿,他也有回报,“我喜欢热闹,他们怕我闷着,每天都有人来找我说说话,夸夸我,这就够了。”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