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北京的“羊地名”:曾有多条“羊肉胡同”(图)

2015年01月09日 15:4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小杨家胡同

 

  户力平

  乙未羊年将至,有关羊的话题也开始热了起来。今天,本版专门与读者一起探寻一下老北京的“羊地名”——据考,历史上北京与“羊”有关的地名很多,仅收入各区县地名志中的就有80多个。比如,军博西边的羊坊店辽代时已是“羊市”,曾叫“羊房店”、“羊望店”;前门大街的耀武胡同、菜市口南边的南大吉巷等,过去都曾叫羊肉胡同。然而,老舍先生的出生地、新街口东边的小羊圈胡同的得名却与羊无关,而是缘于胡同出口狭小、胡同中间有个“葫芦肚”,其形状颇似羊圈……

  因羊的交易市场而得名

  羊市口和羊坊店曾是两大“羊市”

  羊市口位于崇文门外,是一条南北向街道,以花市大街为界分南羊市口街和北羊市口街。据《北京胡同志》记载:北羊市口街“北起东后河沿,南至东花市大街,长295米,宽4.5米。因附近在清中叶以前是以经销西北地区牧养的成羊为主的集市,故名。清乾隆年间改称北羊肉胡同,光绪时称北羊肉口,宣统时称北羊市口,民国后沿用,1965年定今名。”南羊市口街“北起东花市大街,南至珠营胡同,长250米,宽4.5米。此街形成于明代,属崇北坊,因为是宰杀和销售羊肉的集中点,故名羊肉胡同。清乾隆年间改称南羊肉胡同,光绪时称南羊肉口,宣统时称南羊市口,民国后沿用。1965年将关帝庙、如意胡同并入,定名南羊市口街。”

  羊坊店位于军博西面,远在辽代,辽南京城(今京城西南部)内已有羊的交易场所,后因城内拥挤,便将羊及牛、猪等家畜的交易迁至城外。辽灭亡之后,女真族占据辽南京。金海陵王完颜亮于天德三年(1151年)下令迁都,同时扩建燕京城。由于城市规模相对扩大,居民不断增加,对羊肉、羊皮、羊毛等商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故在城外西北方向专门开设了一个牛羊的交易场所,俗称“羊市”。在此交易的人多是远道而来的牛羊贩子,以西北方向来的人居多。这些人白天交易,夜晚便住宿在附近的客栈里,初称羊房,后形成聚落称羊房店。又因这里地处金中都的北门会城门外,一抬头就能看见那高高的城门,所以还俗称“羊望店”。元朝定都北京后,在金中都的东北部新建都城,金中都被逐渐废弃。明代羊坊店一带形成南北两个聚落,称羊房北店和羊房南店。到了清代,统称“羊坊店”,并沿用至今。

  因出售羊肉而得名

  耀武胡同南大吉巷洋溢胡同

  都曾叫羊肉胡同

  北京历史上曾有多条称“羊肉胡同”的街巷。自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羊肉成为元大都居民主要的食品,所以经营羊肉的店铺较多,并延续到明清时期。可以说,称“羊肉胡同”的街巷多与屠羊售肉有关。

  在老北京的“羊肉胡同”中,位于西四南大街路西的羊肉胡同最为知名。这条胡同格局形成于元代,南边是北京最早的胡同砖塔胡同,北边是阜成门内大街,因胡同中曾有羊肉集市而在明代始称羊肉胡同,西四十字路口迤西原来叫羊市大街,与羊肉胡同也有关联。

  前门大街也曾有一条羊肉胡同,据传始于明代,1965年北京市整顿街巷名称时,为避免重名,改称耀武胡同。而菜市口南边、米市胡同东的南大吉巷,也称过羊肉胡同,其得名与街巷内有屠羊售肉的店铺有关。1965年因该巷在大吉巷之南改称南大吉巷。

  东单十字路口路南东侧,也就是现在新闻大厦和华夏银行的旧址上,过去也有过一条羊肉胡同,明代属明时坊,称“扬州胡同”。清朝属正蓝旗,称“羊肉胡同”,据传因胡同东口有两家羊肉铺而得名,民国时改称“洋溢胡同”。

  奥林匹克公园北边还有个叫羊坊的地方,明清时期,张家口外贩运羊只的人到安定门外进行交易。其中一些人在安定门以北20多里的地方暂居下来,将一些活羊屠宰后出售鲜羊肉,并将羊的下水(羊杂)加工后拿到安定门外市场上出售。这种加工羊肉制品的小作坊被称为“羊房”、“羊店”,后被谐音为“羊坊”。时间长了便形成一个规模很大的活羊及羊肉制品的交易市场和聚落,仍称“羊坊”或“大羊坊”,沿用至今。

  因羊毛作坊而得名

  养马营和“马”无关本叫羊毛营

  历史上京城曾称“羊毛胡同”的街巷有多条,因早年间街巷中有加工羊毛作坊或出售羊毛制品的店铺而得名。

  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北京,时称“大都”,大量蒙古人移居北京。蒙古人是一个游牧民族,牛羊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牲畜,其中对羊毛制品的需求最为广泛。羊毛多用来加工毛毡、毡靴、毡袜、毡袋子、毛衣等,所以在大都城内出现了许多加工羊毛的作坊或出售羊毛制品的店铺。到了明代,一些店铺仍被延续下来,所在的街巷名字多与羊毛有关。

  位于阜成门内锦什坊街西侧有两处羊毛胡同,是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今称南养马营胡同和北养马营胡同。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古代养马之场所,其实不然,这里因明代胡同内有羊毛加工作坊而称羊毛胡同、羊毛营胡同。清代讹称养马营,并分为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但这个地名与马没有关系。

  位于北京站东侧也有两条羊毛胡同,即大羊毛胡同和小羊毛胡同。前者呈南北走向,北起小羊毛胡同,南至盔甲厂胡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辟北京站东街,把该胡同分为南北两截。后者呈东西走向,东端曲折,北起东裱褙胡同,西至大羊毛胡同。据传明末时南北走向的胡同里有多家羊毛加工作坊,乾隆时称“羊毛胡同”。民国时改称“大羊毛胡同”,其东北侧东西走向的小巷被称为“小羊毛胡同”。

  因养羊之地而得名

  大、小羊坊明代为皇家牧羊场所

  羊场村位于海淀区西部,《海淀区地名志》称:该村“原是一片草地,因有一户养羊人家得名。村址及四周属平原地貌,地表及地下水较丰沛,以种植经营蔬菜为主。”大约在光绪年间,有昌平阳坊镇贯市村的回民迁居于此,以养羊为业。他们先在此建了几间土坯房为栖身之处,又用篱笆圈起了一处羊圈。最初饲养的是绵羊,后又饲养了上百只奶羊,逐渐形成村落,故称“羊场子”、“羊场”,民国初期称“羊场村”。后来,草场的面积越来越小,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的人家多以种植蔬菜为生了,但地名被延续下来。

  大兴区东北部有大羊坊和小羊坊。据《大兴县地名志》载:大羊坊“明代建村,时村民多以牧羊为业,故名羊坊,清修整南海子,辟羊坊角门于此,曾名大羊坊村。”另传,此地明代为上林苑良牧署辖地,是专为皇家牧养牛羊之地。明代北京设置上林苑监,以掌苑囿、园池、牧畜、树种之事。其良牧署管理牧养户,分拨牧养牲口草场等地千余顷,牧养牛、羊等。今天的大羊坊一带以牧羊为主,称羊房,后谐音为羊坊,形成大小两个聚落后被称为大羊坊和小羊坊。

  此外,海淀镇西部曾有个叫“羊圈”的地方,因此地昔日为储存畅春园膳房用羊的地方而得名。畅春园位于海淀镇西北侧,建于康熙年间。在该园的西花园内,有一座专门喂养老虎的虎城。为了保持老虎的野性,有时还喂养活羊、活兔。为了便于给御膳房和虎城提供羊肉及活羊,便在畅春园附近的海淀镇西侧设置了一处羊圈,以此养羊。羊圈储存的羊要分一等羊和二等羊,分圈后出现了南羊圈和北羊圈。据传这两个羊圈大小相等,设有棚舍、草房和宰杀房,当膳房需要羊肉或虎城需要活羊时,由太监随时宰杀或将活羊捆绑后送去。清末羊圈附近逐渐形成街巷,仍以羊圈而称,1932年始见羊圈胡同之名,后称南羊圈胡同或羊圈。

  因地形地貌而得名

  小杨家胡同源自“葫芦肚”形状的小羊圈胡同

  老北京还有些“羊地名”,其由来与羊并无关系,而是因地形而得名。

  位于新街口东面的小羊圈胡同因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闻名遐迩,即使胡同早已改成小杨家胡同,仍有很多人要到老舍出生并度过童年时光的小胡同去“寻古”。小杨家胡同北侧还有个大羊圈胡同,今称大杨家胡同。清宣统元年(1909年)《详细帝京舆图》将这两条胡同统称为“羊圈”。民国时将“羊圈”谐音为“杨家”。所谓“羊圈”其实与养羊没有丝毫关系,而是缘于这两条胡同的格局较为特殊,它们不像一般的胡同直来直去,两侧的胡同口很狭窄,但在胡同内有两个相互分离,颇似羊圈的空场,非常宽阔,像个“葫芦肚”,所以被称为“羊圈胡同”,这两条胡同后被谐音改称 “大杨家胡同”和“小杨家胡同”。

  白羊沟位于昌平区西部,因山沟里的石头呈白色,每至盛夏,沟内水草茂密,白色的石头半隐半现于草丛里,微风吹过,隐隐约约好像羊群一样,故名“白羊沟”,后来在其沟口建造了一座关隘,称“白羊城”。

  此外,羊头岗位于房山区中部偏西,老县城西北部。《房山区地名志》载:“羊头岗本系山名,《水经注》中作羊头阜,因山形酷似羊头而得名。后山下形成村落,因山得名羊头岗。”羊耳峪位于房山区中部,明代成村,因附近山谷形似羊耳,故名。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