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古大窑文化遗址现76件人工打制石器

2015年01月14日 14:28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参与互动()

  本报1月13日讯 (记者 刘春)近日,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获悉,大窑文化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76件人工打制石器“惊艳”亮相,令考古界为之震惊。

  据悉,这些打制石器是近日内蒙古博物院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人员对早期在大窑村南山发现的2处古代洞穴遗址,以及出土的石器、动物化石等文物进行整理、研究与再发掘时发现的。

  “大窑11号洞穴遗址的出土文物为人工打制石器品27件;25号洞穴遗址的出土文物为人工打制石器品49件。”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说,这些石器工具有石锤、石片、石核、龟背形刮削器等,石器的单体形状较大,原料为燧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草原地区旧石器标本的特色。

  王大方说,近期在大窑遗址调查、再发掘的两处洞穴,为草原先民远古人类的生活居住地点,这里目前虽然还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但这两处石洞是重要的大窑文化分布区,为出土石器的整理、研究及今后深入开展考古确定了重点方向与区域。

  呼和浩特大窑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距今50万年,是内蒙古时代最早的文物遗址,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其中,11号洞穴遗址高3米、深6米,于1986年发掘,出土一批石器工具;25号洞穴遗址高2米、深2至4米,于1978年发掘,出土鹿角化石文物。

  “具有突出价值的古代文物是草原文明的实物见证,这些发现见证了草原文明的早期历史。”王大方说。

  2011年开始,内蒙古博物院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对大窑遗址进行新一轮的考古研究,对于大窑洞穴遗址的内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