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电影:应对国际竞争的“未雨绸缪”

2015年01月16日 13:1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

  中国电影:应对国际竞争的“未雨绸缪”

  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量接近300亿人民币,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进入井喷期。然而,在中国电影业界、资本市场、媒体、观众共同造就的这场电影盛宴中,尚有一丝隐忧在不远处游荡。

  “亢龙有悔” ,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悟出了盛极而衰的道理。按照现在票房增长速度计算,四年之后中国电影国内票房总量就将超越2013年北美票房总和109亿美元。然而,中国国内票房总量不会无限增长。等国内票房达到饱和的时候,再考虑中国电影的出路问题就有点晚了。“未雨绸缪”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智慧。

  由于中国电影市场尚未达到饱和,中国电影和强势的好莱坞电影尚未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短兵相接。但是五六年后,当中国电影国内票房达到饱和的时候,双方一定会因为分配票房蛋糕而激烈竞争。美国六大制片公司所产电影每年北美票房只有百亿美元左右,但是海外票房早就超过百亿美元,海外电影市场是美国电影的竞争重点。而五六年后,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程度一定会比现在更高,好莱坞电影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如果国内电影业还只是满足于中国电影票房的快速增长,缺少忧患意识和战略眼光,等到大限来临再做准备,将悔之晚矣。

  中国电影已经发展到需要及早布局,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阶段。2013年全球票房近360亿美元,美国电影仅六大制片公司本土与海外票房总和就近220亿美元。中国电影国内票房21亿美元,海外票房仅2亿美元,总共只有23亿美元。绝大多数海外电影市场已经被美国电影占据,中国电影想要占据一席之地非常困难。然而,如果不从现在开始,以一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去开拓,中国电影在国内的优势也难以长久。毕竟中国电影市场并未完全开放,但是开放的趋势不可逆转。这将是一场文化商品市场的争夺,也是文化影响力的较量,是一场不可能回避的正面交锋。中国电影要想在国内市场真正拥有与好莱坞电影一较长短的力量,就应当逐步参与国际竞争,主动到国际电影市场磨砺自身。

  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还不是一个重量级,合作是中美电影交流的主题。中国电影行业参与的《变形金刚4 》获得全球近10亿美元的票房。借船出海是中国电影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中国电影可以借助经验丰富的美国电影产业参与国际竞争,逐渐积累经验,在竞争中成熟。

  然而,合拍片是一柄双刃剑,《变形金刚4 》在国内获得19 . 7亿人民币的票房,为这部电影做了最大的贡献。有些中外合拍片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专门为中国观众定制影片。这些合拍片是海外题材、海外主创,却在中国加工,销售到中国市场。传播了别国文化,赚走了中国人的钱,有些媒体却对这样的“照顾”津津乐道,仿佛恢复了天朝上国的荣耀。这样的心态要不得。传播中华文化,赚国际市场的钱,才是中外合拍片应有之义,现在的中外合拍片尚处于初级阶段。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国电影参与国际竞争必须不断发掘中华文化精髓。中国电影只有不断创新,开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题材,才能不断成熟。有朝一日中国电影产业走向成熟,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利用别国的资源制作中国电影,销售到世界市场,才算是中外合拍片的高级阶段,中国电影才算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亢龙”未必“有悔” ,在国内电影达到饱和之前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际竞争力,提前做好战略布局,中国电影产业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开拓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反之,津津乐道于国内票房的增长,醉心于尚处于保护中的中国电影产业的暂时繁荣,则死于安乐,悔之晚矣。作者:黄会林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