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脑瘫诗人"余秀华:写诗是不能让人看的 像做爱一样

2015年01月23日 08:3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黄小星 发自湖北钟祥

  本报记者湖北钟祥探访“脑瘫诗人”

  余秀华的5个人生关键词

  余秀华说,她和丈夫尹世平没有爱。

  1月21日晚上,在武汉读大学的儿子小桐放寒假回来,带来了武汉特产卤鸭脖。吃完饭,一家三口坐在余秀华的屋里,捣鼓起电脑。

  这或许是这些天尹世平离余秀华最近的一次。他打工回来,却如同一个局外人,默默地喂兔子,喂鸡,出门买鱼、喝酒。妻子被记者包围,他从不会凑上去——余文海和周金香曾叮嘱他,记者来了,不要乱说话。

  和儿子小桐一样,尹世平看不懂余秀华的诗,也弄不明白她的走红。他祖籍四川、比余秀华大12岁,1995年,他流浪至此,从此便在余秀华家“吃老米(当地方言,意为入赘)”。

  1995年对19岁的余秀华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先是,读到高二便辍学回家。她说自己笨,书读不下去;父亲余文海则说,因为余秀华写的字难以辨认,语文老师打了零分,余秀华一把火烧了课本,立志不再去学校。

  接着,余秀华接过父母在村口小路边为她盘下的小店。她身体不好,只能在白天帮忙看会儿店,她倔强、冲动的性格也惹了麻烦,如果客人讨价还价,她便不耐烦,把人家顶回去。

  尹世平便是在此时进入她的生活。母亲周金香起先不同意,她觉得,四川比起湖北来说是“苦寒之地”,听说尹世平虽是个健全人,但爱抽烟喝酒。不过尹世平托介绍人来家里3次后,父母转了心思,觉得尹世平该会比较听话,肯干活,不会亏待脑瘫的余秀华。二三个月后,他们结婚了。一切在余秀华看来,都是“草率行事”。

  去年12月17日,余秀华登上了人生的一个小巅峰。在中国人民大学,余秀华作为“草根诗人”代表,朗诵了《我养的狗,叫小巫》,随之成为全场的明星,收获鲜花、掌声与热泪。而同样在北京的尹世平,却被拒绝分享这一切。

  余秀华的创作,似乎暗指丈夫“出轨”“家暴”,这让尹世平面对记者时尴尬不已。余文海也讪讪地,连说尹世平“不敢”。

  周金香把余秀华的感情问题,归结为两人“性格不合”:女儿爱静,写诗特别需要安静,而女婿爱喝酒,酒喝多了就絮叨。余文海清楚问题所在,却坚决反对女儿离婚:“她这个样子,再找别人,别人就会好好待她吗?就能圆满吗?”

  她曾写下一首《离婚证》:“一叠新翠,生命里难得一次绿色/环保/和我的残疾证放在一起/合成一扇等待开启的门/36岁,我平安落地/至少一段时间里,我不再是走钢丝的人。”

  余秀华说,“写诗是不能让人看的,”停顿一下,打趣说,“像做爱一样。”

  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从何时,以及为什么开始写诗。这些天,她给媒体的“标准答案”是,2003年左右,她开始写写画画,因为手不灵光,字数最少的诗歌,成为她的首选。

  余母周金香则记得,余秀华有次谈起投稿,说发表一首诗,能拿几十元稿费。周金香不相信,她觉得,那是要凭关系的。但余秀华在家里没事做,也就由她去了。

  那些绮丽的景象,麋鹿、丹顶鹤、海水、大雪……在余秀华的脑海里自由奔腾,无异于一场隐秘而愉悦的冒险,而现实中,她只能用右手压住左手,握笔写诗,一使劲,整个身体都要跟着颤抖。光是写字这件事,就需要花费全身力气。

  后来,她学会了用电脑。从横店村走到贺集乡的网吧,以她的速度,要走上1个小时。她举起手臂维持平衡,如同张开羽翼一般,在田埂上、水塘边,摇摇晃晃地行走。她满心欢喜,给自己的博客取名叫“云端梦呓”,“只有在写诗时,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

  2014年秋天的一个午后,1200多公里外的北京《诗刊》杂志的编辑部,编辑刘年和余秀华的诗相遇。那些博客里的句子,给昏昏欲睡的他打了一剂强心针。他飞快地填下稿签:“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不管不顾的爱,刻骨铭心的痛/让她的文字像饱壮的谷粒一样,充满重量和力量/让人对上天和女人,肃然起敬。”心情好的时候,刘年写稿签会像写诗一样,分行排列。

  同样不吝赞美的,还有浙江知名诗人泉子。他说,余秀华的出名让诗歌界耳目一新。在余秀华的诗中,有很深的生命体验,也很注重生命的本质形态,“这或许与余秀华的身体状况有关,让她对生命和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

  “我也看了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泉子评价说,这首诗的格局很好,前面部分的语言措辞也很扎实,但收尾的时候有点弱。总体而言,余秀华的诗歌作品更倾向于现实主义,并且没有受到外界太多的影响,朴素、真实、原始,能直达心灵,“现在很多诗歌都会很注重技巧,但那些技巧对诗人会有诱惑、束缚甚至蛊惑。”泉子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曾经,刘年还在稿签上加了一句话,这是我看到的七零后女诗人中写得最好的之一。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直截了当地告诉余秀华,你准备好红吧!

  两个月后,余秀华果真红了。围绕着她的喧嚣,至今仍在进行时。

  “来睡你”不能代表我

  那是“标题党”的炒作

  记者: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走红?

  余秀华:像做梦一样,不过都是一阵风,过去了就无所谓了。我跟儿子在QQ上说,最近你妈妈红了,他说“没感觉”,还发了一个鄙视我的表情。

  记者:以前想过出诗集吗?

  余秀华:没有,出诗集要花钱,现在好了,不用花钱了。

  记者:你担心自己以后没有这么火吗?

  余秀华:担心得不得了。我希望你们不只是喜欢我的诗,更要喜欢我的人。

  记者:你认为诗是什么?

  余秀华:诗是行与行之间形式很美的文字。我曾经写过,诗歌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充当了一根拐杖。

  记者:你觉得哪首诗能代表你?《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可以吗?

  余秀华:不能,我知道那也不是你们最喜欢的诗,是“标题党”炒作出来的。

  记者:你觉得你和横店的人“格格不入”吗?

  余秀华:无非是我写了很多的诗,他们打了很多的麻将。

  记者:想走出横店吗?

  余秀华:想,人一辈子待在同一个地方,枯燥单调。远方的诗比近处的诗更有想象。

  记者:有人说,从你的诗里,读到了一种“不管不顾”的爱。

  余秀华:你不向往爱情吗?我觉得爱情是人类世界里最美的情感,虽然它会变质。

  余秀华家的喧嚣之外

  离开余秀华家的深夜,村野的天空密布无数繁星。余秀华家的喧嚣,让我一时对这宁静消化不良。

  采访余秀华的这些天,有出版社编辑一进门就对她嚷着:“姐,我们老板说了,今天我就是给你跪下也要把你签下来!”另一家出版社则为她带来雷平阳的诗集——雷是余秀华最喜爱的诗人,想以此打动余秀华。当地一家保险公司,上门送价值73万元的“平安保障”,宣传部及时换下了余秀华的旧电脑……

  前天,余秀华和她的好友、安徽诗人老井聊天。彼时,老井刚刚爬上来,他是一个煤矿井下工人,已经写了近30年诗。余秀华说,感觉自己被这样关注,有些困扰。老井则说,我想被关注还没人关注呢,“我要是像你一样红,就能改变命运了。”

  “改变命运”这几个字,一下子击中了我。搜索报道,老井曾经说:“我是位矿工,当我一个人在负八百米地心深处小坐时,有时会关上头顶的那盏流萤般微亮的矿灯,在此时我会感到周围的黑暗像无形的坦克那样碾压过来,真让人欲哭无泪!”

  让余秀华成名的人大诗歌朗诵会,老井也曾是受邀者之一。

  渴望改变命运的也许不只是老井。对余秀华的热烈关注,也许反而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诗人与诗歌的颓势。

  发掘了余秀华的《诗刊》编辑刘年,也是一位诗人。他说,我在底层默默写了十多年,知道一个诗人有多不容易,“诗人一再被边缘化,以至于聊天中,有人敢承认自己赌博自慰甚至嫖娼,也不敢承认自己写诗了。”

  “经济发展了,物质满足了,但幸福还没有到来。人们在反思中发现,这个时代最缺少的不是粮食、石油、住房和钱,而是真诚的诗意。于是,在这个曾经以诗立国的国度里,人们开始往回找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能力。”刘年写道。

  我不太懂诗,可我也相信诗歌的意义。正如我忘记不了,余秀华的那些诗句,曾像子弹一样穿越我的身体,饱满、有力。它提醒我,这世界上,有一种阅读,不叫八卦,不叫“快餐”,叫做诗歌。 本报记者 黄小星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