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戏剧"智取威虎山"文革前已创作 原名"林海雪原"

2015年01月27日 10:44 来源:姑苏晚报  参与互动()

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中

  “在很多人看来,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文革’的产物,其实不是,事实上它是中国戏曲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是‘文革’之前就有的创作。”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坐在当年孕育了这部作品的上海京剧院办公室里说。

  正值电影《智取威虎山3D》上映,时隔半个多世纪,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这部戏仍然是上海京剧院的热演剧目,每次演出都反响热烈。即使在大学这样的地方演出,《智取威虎山》也依然能够跨越时代的隔阂,引发年轻观众的掌声和叫好。

  从《林海雪原》到《智取威虎山》

  “从艺术角度而言,《智取威虎山》确实是一部好听好看的作品,从很多角度堪称完美。这个戏塑造人物的基本方式还是京剧的。而且达到了那个时代可能的最完美水平。”

  谈及京剧《智取威虎山》,单跃进觉得不能够忽略它的创作背景。虽然《智取威虎山》在很多方面都有当时文艺创作环境下的各种时代烙印,但不能否认的是,这部作品的艺术基础本身是相当扎实的。

  《智取威虎山》最早的剧名是《林海雪原》,1958年,正值“大跃进”时的中国,文艺界掀起了一股创演戏曲现代戏的热潮,上海京剧院选择了把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搬上舞台。小说出版于1957年,一经问世就成为了当年的畅销书,影响十分广泛。1958年秋该剧正式公演。随后的两三年间,该剧只是低调又陆陆续续地演了几场。

  1963年,中宣部、文化部决定在北京举办“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当时上海京剧院在院长周信芳提议下,选送《林海雪原》作为参演剧目参加大会并进行修改。据资料介绍,修改后的版本“基本保留第一稿的结构”“,只是压缩了部分反面人物的戏,加强了杨子荣、少剑波的戏”。

  1964年,改名为《智取威虎山》的这部现代戏在北京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正式演出。江青觉得这部作品基础好,因此给予了亲自指导“关怀”,毛泽东也在北京观看了这部剧。该剧由此被不断打磨,经历了将近3年的集中修改加工。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社论,《智取威虎山》位列八部“革命样板戏”之首。1968年,《智取威虎山》被确定成为八个“样板戏”电影计划中的第一部。

  单跃进介绍说,从最初的《林海雪原》到最后拍成电影定型的《智取威虎山》,这部戏并没有太多故事结构上的变化。最大修改主要还是严格遵循“三突出”的艺术原则,把主要英雄人物杨子荣的形象塑造得极其光辉,舞台表现上不仅让其他英雄人物作陪衬,更是用反面人物作陪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杨子荣打进匪窟接受审查的场景。最早的舞台场景是匪首座山雕的座位占据舞台的中央,杨子荣“卑躬屈膝,侧立一旁”,而座山雕则“居高临下,气势逼人”。最后的修改则把座山雕的座位从舞台中心移到侧边。杨子荣手握“联络图”,站立舞台中央,表现他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豪情,而座山雕和“八大金刚”则围着他团团打转。

  与此同时,演员的选择也几经斟酌,剧中的主要演员“杨子荣”走马灯似的一换再换,最终被选中的是当时已被打成“反革命”的京剧名角童芷苓的弟弟,童家班”之一的童祥苓。“

  其艺术现在依旧不太过时

  《智取威虎山》在当年被认定为革命样板戏,更多是由于回答了“文艺为什么”的问题,在创作思想和方向上成为当时的标杆。但单跃进觉得,今天看来,《智取威虎山》对于中国戏曲的现代化、精致化,也起到了真正的样板作用,“这个戏的创作其实从一开始是希望探索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努力实现中国传统戏曲的现代化,并力图用歌剧的方式来影响京剧的创作。”

  《智取威虎山》有很多艺术成就至今值得借鉴。比如它在继承传统京剧艺术表演程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了很多新的京剧表演程式,拓宽了京剧的表演动作语汇。而这一点至今仍是创作新编现代戏的难题,其中“打虎上山”杨子荣的那段“马舞”,在传统京剧趟马程式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芭蕾舞的舞蹈养分和民族舞中的骑马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该剧在音乐语汇的创新和锤炼上更是精益求精、成就斐然,全剧首次采用中西乐器混合编配伴奏的音乐演奏形式,在保持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京胡、二胡和月琴为主配器同时,又吸收了小型交响乐队中的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等,多种乐器的混合使用,不仅起到了伴唱的作用,而且也逼真地描绘出了莽莽林海中狂风暴雪肆虐的艺术氛围,以及雄伟壮观、雪原无垠的北国风光。

  在剧中,30多人的小乐队实现了京剧音乐的歌剧化和交响化,而交响乐和京剧打击乐队的糅合,创造了非常独特的音乐感受,比如剧中《乘胜追击》这段开场音乐,至今被很多音乐会拿来演奏。而这样的中西混合乐队,后来也深刻地影响了很多新创戏曲演出的音乐伴奏。

  此外,无论是布景、灯光、道具等,《智取威虎山》都突破了传统京剧的局限,吸收话剧的写实手法,称得上是当年的“先锋戏剧”。比如在杨子荣打虎上山一场中,除了注意布景、灯光的艺术效果外,还逼真地模仿虎啸、马嘶、风声等。在剧中人物服装的色调选择上,正面人物采用暖色调,而反面人物则用冷色调。

  或许正因为这种舞台高度综合和现代化的追求,《智取威虎山》的艺术在今天看来依旧不太过时,甚至在综合艺术的默契度和精致度上,至今仍难超越。以至于很多京剧演员觉得,演样板戏比演传统戏累太多,因为节奏实在太快,容不得半刻喘息。

  今天依然受欢迎

  虽然是特殊年代的历史产物,但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至今却依然广受欢迎。作为上海京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这出戏在被外省市演出商或者大型活动的邀约中,始终受到欢迎,每年平均都有二三十场的演出。单跃进说,虽然全国别的剧团也演这出戏,但很多时候,别人都会点名要求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这出戏毕竟是上海京剧院创作的,这么多年,我们保留住了这出剧目全部原汁原味的味道、节奏和气场”。

  从1968年开拍电影定型以后,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演了近50年,但一直没有改动,今天看到的演出版本,几乎和当年一模一样。“我们业内把这个戏视为红色经典,既然是经典,那就一个符号也不变。包括灯光设计,都不能随便做任何调整。”

  唯一变化的是剧中的演员们。尤其是饰演杨子荣的演员,算下来已经沿袭了五代,其中除了最广为人知的童祥苓,之后还有耿其昌、何澍、李军、蓝天、傅希如等各个年龄段的老生演员。前几年,剧院推出了青春版《智取威虎山》,由如今的新生代蓝天和傅希如轮着演,并且多次去高校演出,每次都收获了大学生们的热烈反响。

  不过,历史语境的变化,使得完全不变的《智取威虎山》会有一些微妙的剧场效果。单跃进说,一些唱词确实会和时代有隔膜,比如剧中有一句唱词“他出身雇农固然好”,每到这时候,剧场里总会略有骚动,后来有演员改成“他出身雇农本质好”,淡化了阶级划分的概念,但是剧场里又会有另一种骚动。因为观众太熟悉这个剧,很多观众都能背唱,改了唱词,又会引起大家的议论。

  但在单跃进看来,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也并不妨碍新老观众欣赏《智取威虎山》。“观众走进剧场时,会超越意识形态,完全被这个剧的好听好看吸引,包括它极其紧凑流畅的节奏、高度综合的舞台呈现。而这个戏最后打动观众的,是杨子荣身上的英雄情结,这个东西,无论哪个时代的观众都需要。”

  事实上,在当年的8个样板戏中,《智取威虎山》应该是迄今演出数量最多也是最受欢迎的剧目。另两个比较常演的则是《沙家浜》和《红灯记》,而这两出剧当年也都是根据上海的沪剧改编而成。单跃进觉得,这3部戏能够跨越时代的隔阂,至今受到欢迎,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相对没有那么强的时代局限,“这三出戏都是讲抗日战争,不像《海港》这样的,更多还是讲当时的阶级斗争,今天观众看来,可能真的会有很大的障碍。”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