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扬州发现迄今最早城门遗址 战国木构水涵洞保存好

2015年01月28日 14:52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

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西段东部城门遗址全貌 (上为西)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提供

  从战国至南宋,延续近1700年 战国木构水涵洞保存完好,全国罕见

  本报讯(记者 陶敏)扬州地区最早的城门遗址在哪?昨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向记者透露,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西段东部豁口及其两侧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根据历史遗存推测,这处扬州蜀冈古城址的木构及其他遗存从战国至南宋延续了近1700年,遗址的年代序列完整,是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发展的缩影。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扬州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出的时代最早的城门遗址。

  扬州城遗址为目前国内沿革历史较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筑邗城;后来,战国时期的楚怀王十年筑广陵城,汉代吴王刘濞建都广陵,隋朝沿用蜀冈上故城筑江都宫城,唐代在扬州建有子城、罗城,宋代改筑为大城、夹城、堡城,元代沿用宋城,明代先后缩为旧城、新城,清代沿用明城。扬州城遗址南部叠压在今天的扬州城区下,北部在城北蜀冈之上。

  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发掘了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西段东部豁口及其两侧,清理出了不晚于汉代的木构水涵洞、不早于汉代至晚唐杨吴时期的陆城门东边壁和水窦、南宋时期的水关和陆城门遗迹以及相关的夯土遗存。同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铁刀和陶器残片、汉剪轮“半两”铜钱、汉至唐代的砖瓦以及陶瓷片等遗物。

  昨天,考古专家表示,这次考古发掘的扬州蜀冈古城址的木构及其他遗存从战国至南宋延续了近1700年,遗址的年代序列完整,是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发展的缩影,是新时期认识蜀冈古代城址的基点,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资料,体现出了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地区因地制宜的筑城技术。初定为战国的木构水涵洞,全国罕见,保存完好,用材体量恢宏,制作考究。木构遗存之上不晚于汉晋南朝的遗存,为探寻楚汉六朝广陵城城址提供了依据。隋唐时期的遗存,则可能是史籍中记载宇文化及兵变弒炀帝时提及的芳林门,为江都宫城的探寻提供了新线索。各时期的水道资料是了解城市布局的重要线索,更是探寻邗城和大运河关系的关键点。

  【解读】

  遗址文化分五个时期共八期遗存

  有遗存与隋江都宫城芳林门相关

  去年11月12日,本报报道了《扬州发现疑似隋江都宫城门遗址》,当时,考古专家推断,该遗址不晚于汉代;昨天,据考古专家介绍,此处遗址文化可分为不晚于汉代,不早于汉代、六朝、隋唐、南宋等五个时期共八期遗存。

  第一期遗存

  包含木构水涵洞及其两侧的夯土墙体。

  涵洞两侧有战国时期的夯土墙体,加之其被不早于汉代的夯土打破或叠压,结合已有发掘研究资料,判断其始建年代或在战国时期,使用下限当在西汉初期。

  第二期遗存

  包含陆城门东边壁和其下填垫夯土以及补筑夯土墙体。

  本期用砖规格与扬州汉砖近似,且边壁东侧有汉代夯土墙体,西侧被六朝时期的边壁基槽打破,故该期的时代当不早于汉代。

  第三期遗存

  包含陆城门东边壁和其下填垫夯土、道路局部以及补筑夯土墙体。

  本期边壁用砖与扬州中唐以前的用砖近似,其东侧与六朝时期夯土相关,故其时代为六朝时期。第三期遗存的陆门边壁砌砖,是扬州蜀冈古代城址首次发现的六朝时期门址。

  第四期遗存

  包含陆城门东边壁和内侧填垫夯土。

  本期陆城门内口砌砖局部打破第三期遗存,并在第三期陆城门内口略北处折向东南,相关的夯土墙体亦弧形折向东南,可知本期陆城门内口与第三期陆城门的形制不同。

  第五期遗存

  包含陆城门外口东侧的包边砖墙及其东、南内侧的填垫土,砖墙北部有性质待定的侧斜铺砖面。

  砖墙东西向,方向98度,向北倾斜且自下而上有收分。存长约1.1米、宽0.3米。第四、第五期遗存,仅能从其用砖和地层叠压关系判断其属于隋唐时期。

  第六期遗存

  包含补筑的夯土墙体和发掘区西部北侧的水窦北口。

  补筑夯土仅见于发掘区东南部,水窦北口填土中出土有晚唐杨吴时期的大砖,故其使用下限当不晚于晚唐杨吴时期。

  第七期遗存

  包含水关、补筑墙体夯土和柱坑等遗迹。

  水关南北向,方向357度,平面形状呈“〕〔”形,北口外侧海拔高于水关内的过水面底部。残存砖石的边壁、摆手痕迹,过水面残存护岸木桩、地钉、底部铺衬等。残存局部底层砌砖为南宋砖、黏合剂用石灰等,故当为南宋时期修建。柱坑有南北向两列,每列各11个。

  第八期遗存

  仅见于发掘区的东侧,往西已荡然无存。

  本期为南宋时期的补筑夯土墙体,叠压第七期遗存的西部。从宋宝祐城遗址北部仅此一个水口的情况来看,推测本期可能继续沿用水关,水关的毁弃或与明嘉靖年间修筑明新城有关。

  【更多】

  木构水涵洞或与楚广陵城修筑相关

  目前已经填埋保护

  让考古人员惊喜的是,此次清理出的这处木构水涵洞保存得非常好,在全国都非常罕见。很多专家看了遗址后推测,这处木构水涵洞时代应为战国。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水涵洞的平面形状呈南北向,方向8度,长约28米、北端口部宽约2.5米,口部或有可开闭的木构设施。营造顺序是:先挖出基槽,然后在基槽内用榫卯结构的枋木和木板构架出梯形的涵洞,再在木构涵洞和基槽之间的空隙内填土或夯筑。涵洞底宽2.4米、顶宽2.2米、高0.5米。涵洞两侧有战国时期的夯土墙体,加之其被不早于汉代的夯土打破或叠压,结合已有发掘研究资料,判断其始建年代或在战国时期,使用下限当在西汉初期。

  《史记·六国表》中,有楚怀王熊槐十年(公元前319年)“城广陵”的记载;《水经注》中就“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的注释说明,楚广陵城是就邗城故址增修而成,增筑部分当在邗城的西北。在这一处遗址发现的第一期遗存的木构水涵洞和夯土墙体,或与战国楚广陵城的修筑相关。

  【追问】

  如今,新发现的水涵洞重见天日,遗址怎么保护呢?考古专家坦言,以防这一重要遗址不能适应如今的温湿度环境,考古发掘期间,他们就采用多层塑料薄膜罩在遗址上;随着考古工作的基本结束,考古人员也已经将其填埋保护,以防这一重要发现受到外部环境和人为的破坏。

  【追问】

  如今,新发现的水涵洞重见天日,遗址怎么保护呢?考古专家坦言,为防止这一重要遗址不能适应如今的温湿度环境,考古发掘期间,他们采用多层塑料薄膜罩在遗址上;随着考古工作的基本结束,考古人员也已经将其填埋保护,以防这一重要发现受到外部环境和人为的破坏。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