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即便申遗了,还是那碗腊八粥

2015年01月29日 13:06 来源:现代金报  参与互动()

  农历腊八,已经成了全民共喝粥的日子。当天,少林寺也举行了隆重的施粥活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披露,正在考虑推动腊八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希望腊八节能和端午、清明一样,成为法定节假日,让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能更好传承下去。(1月28日《大河报》)

  现在有一个倾向,只要有一项东西与文化沾边,第一想到的就是非遗。似乎不申遗就不重视,不申遗就无法保护和弘扬。于是现在申遗简直红遍了半边天,各地都喊出了申遗的口号,都抛出了申遗的规划,一些莫名其妙的申遗也出来了。可仔细想想,真有申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吗?

  不可否认,很多文化遗产经由申遗得到了重视,乃至得到了保护和弘扬。但也有一些文化遗产的命运,并未经申遗而得到根本改变。需要知道,申遗本身有着一系列要求,要花不少人力财力,还需要做一些“面子功夫”。而把钱用在实质性保护而不是标签式申遗上,效果可能更好。而且有必要思考,一项文化遗产是否只有申遗才能得到保护和弘扬,如果不申遗就不能保护和弘扬了?

  作一个假设,现在“腊八粥申遗”成功了,对于这项民俗活动,又会带来多大正面影响?

  其实在激发腊八节的文化内涵上,有着很多选择。比如说采撷腊八故事,借助腊八开展一些慈善活动,以及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的效果,并不一定比申遗差。

  即便申遗了,还是那碗腊八粥,这一意义上,“腊八粥申遗”未必有必要。这不仅体现出一种申遗观,也折射出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智慧。乔杉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