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盖块塑料布就算修缮古建筑?

2015年02月03日 14:05 来源:北方新报  参与互动()

  山西太谷新村妙觉寺是我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寺最大的亮点就是过殿(千佛殿)内的满墙壁画,但由于年久失修,该殿的西侧屋顶已经坍塌露天,而近年一直没有看到有效的维修措施,修缮措施仅为盖塑料布。

  古建筑是人们千百年传统的活见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厚重历史的积淀与建筑文化的传承,是不可再生、必须保护的人文资源。因此,保护古建筑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

  道理虽然简单,但要保护好古建筑却非易事。最大的困难在哪里?在很多时候,最大困难恐怕是在“相关部门”那里。一方面,出于经济利益考量,相关部门不断让古建筑为拔地而起的新楼盘让位;出于旧城改造的需求考量,相关部门不断对古建筑予以“维修性拆除”或“保护性拆除”,在民众眼皮底下,相当大一批真建筑被维修成假建筑,甚至维修成“怪物”或“废物”。

  另一方面,古建筑像长治市壶关县文物博物馆声称的那样,“修缮资金短缺”而无所作为,任由其年久失修、破败坍塌,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古建筑修缮资金因何短缺?多半并非那些地方拿不出钱来,而是不愿意拿出钱来。在相关部门眼里,古建筑修缮保护拉不动GDP增长,也就舍不得为之投入财政资金。不仅不愿意投入,有时甚至将古建筑过度商业化,作为商业利益的“后花园”予以开发,将其剩余价值吃干榨尽。

  要杜绝“盖块塑料布”就算“修缮古建筑”的荒唐事,必须出台或细化古建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古建文物保护的层级责任,建立古建文物保护问责机制,以此倒逼相关部门提高对古建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必须将古建文物维修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且专款专用,而非像壶关县文物博物馆馆长所说,“每年只能靠报批维修项目,审核通过一个项目市里拨付10万元”。

  古建筑的伤痛,更是民族的文明之殇,相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文/何勇海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