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舞蹈演员白淑湘:文革前曾被指"破坏革命样板戏"(图)(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2月04日 15:15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1964-1965年间,编导李承祥、王希贤和演员白淑湘、赵汝蘅正在排练《红色娘子军》。

    一夜之间变成“白专”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上演前,一个突如其来的罪名被强加到白淑湘的头上。“我由于不是工农兵出身,从1963年起就陆续有些压力,被当作‘白专’批评。我当时不服气,明明在学校里被评为‘又红又专’,是‘五好学生’,为什么一夜之间我就变成‘白专’,连团支书的职务也被撤掉了?”所谓“白专”,指的是只搞专业技术和专职工作,抵触政治活动,不参与政治生活。

    1964年,《红色娘子军》首演时的“座上宾”之一江青对芭蕾舞剧产生了兴趣,随后频频对《红色娘子军》的具体演排工作发出指示,并想把这部芭蕾舞剧搬上荧幕。

    江青对芭蕾舞剧的介入,给已经被定为走上“白专”路线的白淑湘带来了更多的折磨。“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演出期间,我白天要接受批判,晚上要上台,心里很不痛快。”对政治不敏感的艺术家天性,更使得白淑湘的芭蕾舞事业雪上加霜。

    江青看了《红色娘子军》后,把芭蕾舞团定为样板团。“她把这部戏当成她自己的成果,说什么‘十年磨一戏’,其实她没编没演没创作一个音符。她所谓‘呕心沥血’地修改,只不过是乱指挥。”在白淑湘印象中,江青这个人不好相处,比较冷淡,“我与周总理说话都挺坦然,可江青却令我很紧张”。

    1965年年初,《红色娘子军》在上海演出,江青前往探班,她和白淑湘先是对化妆时该不该打油底产生争执,化好妆后,白淑湘又被要求站在特定区域内调光。“对距离,让往前一点我就往前,让往后一点我就往后,往左一点我马上就往左。她却说:‘你怎么那么笨,对面说你左,你必须往你的右。怎么左右都不分了?’”很快,白淑湘被扣上“破坏革命样板戏”的罪名。

    当年,《红色娘子军》和《东方红》、《红灯记》一起成为风靡全国的“三红”。然而就在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走红之时,外界并不知道主演白淑湘的命运却发生了变化。1965年,25岁的她被禁止演出。第二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白淑湘连练功也被禁止,在芭蕾舞团里被揪出来反复批斗。1969年,白淑湘因为父亲曾在国民党政府部门工作过而受牵连,被送到昌平小汤山干校劳动。

    和心爱的芭蕾舞咫尺天涯

    插秧、割麦子、养猪、养马、半夜起来拿大铡刀铡草、挑大粪、挖河泥……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农活的白淑湘什么都干了,中间还时常被拉出去挨斗。白淑湘自嘲好在练过功,“坐喷气式”时被按着头,弯着腰,一站好几个钟头,她都挺过来了,但内心的伤痛很难弥补。

    “一天一天地就这么过,靠干活来消耗自己的体力,消耗自己的思维。虽然我被批斗多了,一般也不怕羞了,但到西单一带淘粪还是觉得尴尬,当然也有些怕臭,所以冬天、夏天都戴着口罩。结果,又被批判成是‘放不下资产阶级的臭名’。”从此,她和心爱的芭蕾舞咫尺天涯。

    挚爱芭蕾舞的白淑湘,这时不敢妄想回到舞台,把自己的化妆箱和芭蕾舞鞋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没想到在一次搜查中成了罪证。“有一次,我干活累了,下意识地抬高了腿,就被批判为‘贼心不死’。我的箱子底留了一对舞鞋,也被说成‘想复辟’。真是天无晴日,黑白颠倒,有的艺术家在那里自杀了,好在我挺了下来。在我最倒霉时,连男朋友也不相信我。”

    1973年,由于各种原因,芭蕾舞团的演员越来越少。一次偶然的时机,周恩来提到了白淑湘,这给在干校改造的她带来了一线曙光。经过一番周折,白淑湘于1974年终于回到了芭蕾舞团。

    回到芭蕾舞团这一年,白淑湘已经34岁。身体除了落下多种疾病外,肌肉已变得僵硬,体重大大超重。按常规,国外的舞蹈演员,即使脱功一二年都难以恢复,而白淑湘面临的却是近10年的漫长岁月!

    怎么办?难道就此告别日思梦想重返的舞台吗?不!白淑湘拿出自己的韧劲,练长跑,泡游泳池,节制饮食;上午练,下午练,晚上还练。“记得那天我握着练功杆的时候,悲喜交加地哭了,似乎积攒近10年的眼泪在一刹那都涌了出来。”

    芭蕾舞不像民间舞、古典舞,一天不练都不行,需要活动很长时间才能把身体打开,一天不练功就有可能在台上走样。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拼搏苦练,奇迹竟又一次出现了:随着体重由129斤急剧降到106斤,她的基本功也迅速恢复。但她的反革命身份仍然限制着她的演出,直到1978年获得平反,方真正得到完全施展才华的机会,可此时一个芭蕾舞演员的黄金年代早已结束。

    复出后不久,白淑湘等去美国演了将近两个多月的《红色娘子军》,产生了轰动效应,并引起国外同行研究和探索中国现代芭蕾艺术的兴趣。美国著名舞蹈艺术家玛沙格雷姆观看演出后非常惊讶,认为“中国的芭蕾舞很有张力,红色经典现象值得深思”。

    回归芭蕾舞的白淑湘如鱼得水,又主演了《沂蒙颂》、《草原儿女》、《骄杨》、《杜鹃山》等。从此, 新中国第一只“白天鹅”似乎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活跃在中华大地的芭蕾舞台上。平反后的白淑湘在舞台上倾尽全力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

    有一种精神叫“红色娘子军”

    1931年5月的一天,在广东乐会县(今海南琼海市)万泉河畔一个椰林环抱的小山村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召开成立大会。全连三个排,共120人,除挑夫和号兵外,全为女性。这些出身于穷苦百姓家的年轻女子,在共产党领导下勇敢地拿起了枪,以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用血染的青春风采,走上了琼崖革命战争前台。这个“女子特务连”就是“红色娘子军”的原型。

    许多人认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的原型是女子特务连第二任连长冯增敏,白淑湘则认为该剧主人公之一的吴琼花是多个生活原型的合成——吴琼花和冯增敏的人生经历尽管有许多重合的地方,但是在吴琼花的形象中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女战士的身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编导、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李承祥说:“白淑湘是历史上的第一位琼花,对这个角色的确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应该说,白淑湘的个性和琼花这个人物是比较接近的,她有一种天生的刻苦、抗争的精神。”

    红色娘子军从1931年成立到1932年解散,存在了仅仅1年7个月,500多天。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红色娘子军精神是一种时代的象征,一种精神信仰。在白淑湘看来,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都是红色娘子军精神的内涵。晚年,白淑湘曾多次赴海南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寻访红色娘子军足迹,拜访健在的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等。

    今天,“红色娘子军”这一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红色经典再度升温,证明了红色文化经典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也彰显了红色精神的力量。在作为国家最高芭蕾舞艺术演出院团的中国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是一门必修课。从第一代“琼花”到第六代“琼花”,每一个人都要经历“娘子军”的洗礼,从一招一式到精神内涵。白淑湘高兴地看到,吴琼花的扮演者们仍在不断改进、突破。

    白淑湘强调,她们那一代是开拓、奠基、铺路的一代。“舞台是我的生命。可是,‘文革’造成了一个断档,到1986年冯英、张丹丹这批新人出来才接上我,中间差不多10年没有人,我充当的是一个铺路石的角色。那时候我们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不计辛苦、不计名利,也没有什么劳务费,每人只有7毛5分钱的误餐费,纯粹是集体创作的作品,一直传承到现在,影响激励了很多人。”

    在很多人看来,“红色娘子军” 是个名词,其实这是个形容词,是一种精神的象征,白淑湘则把“红色娘子军” 当成了一个动词。白淑湘觉得,娘子军的精神就是不断向前、永远奋斗。革命时代,要用这种精神革掉不好的东西,而在社会环境复杂的现代,这种精神仍要传承。

    “我是在20世纪60年代去体验20世纪30年代红色娘子军的生活,而今天,演员是在21世纪去体验上世纪30年代的生活,时代不一样,现在的演员离那个年代更久远了,体验可能更难些,但是她们视野宽阔多了,艺术素养也有很大的提高,能有机会吸收很多东西或流派,我们当年没有这么多条件。”白淑湘认为,新一代演员虽然离“红色娘子军”的年代越来越远,但是要想演好,生活体验不能丢。

    创作有中国特色的芭蕾作品,一直是中央芭蕾舞团追寻的方向,打上“中国创造”的印记是中芭的骄傲。曾被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的《红色娘子军》,成为中芭的旗帜性作品,在新时期率中芭人继续“向前进!向前进!胜利地向前进!”

    “好些报道说我50岁那年离开了舞台,其实我一直演到了65岁才正式离开芭蕾舞舞台,但直到现在我也没有退休。”这么多年来,白淑湘对中国芭蕾舞事业的热爱与牵挂之情从未改变,对中国芭蕾艺术的创新依然有着敏锐而深邃的思考。

    如今的芭蕾舞台上虽然不见了白淑湘深情的舞姿和灵巧的舞步,但这位“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在担任多项社会职务的过程中,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奔走着、忙碌着、奉献着。在白淑湘眼里,芭蕾是最美的、最富有魅力、最能让人心旷神怡的艺术。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