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明代天坛残存土埂已找不到 地名成最后印记

2015年02月12日 13:10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

  近日,南京各家媒体都报道了紫金山南朝祭坛遗址即将进行规划、对市民开放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祭天地山川,是古代皇帝的特权。在南京建都的王朝,除了南朝以外,还有南唐、明朝等朝代,这些朝代有没有天坛和地坛呢?如果有,现在还有遗迹吗?日前,“老南京”版的记者对明代的天坛遗址进行了一番寻找。

  回顾:朱元璋更重视天坛

  明史研究者孙伟告诉记者,人们俗称的天坛和地坛,在明代嘉靖年间之前分别被称为圜丘和方丘。天圆地方,圜有“圆”的意思。皇帝在圜丘祭天,在方丘祭地。南属阳位,因此古代帝王一般在都城南郊祭天;北属阴位,因此帝王一般在都城北郊祭地。

  具体到明代,《明史》中有明确记载,明初,朱元璋建圜丘于正阳门外,钟山之阳;建方丘于太平门外,钟山之阴。正阳门就是现在的光华门。也就是说,人们俗称的明代“天坛”位于光华门外。

  孙伟告诉记者,在史料中,能够找到对天坛(圜丘)建筑形制的描述:这是一座圆形建筑,共有两层,四面各有九级台阶,台面和台脚都用琉璃砖砌成,四周为琉璃栏杆。圜丘外还有两重围墙环绕,内圆外方,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围墙四面均设有棂星门。圜丘内还建有望祀殿,其西面还建有斋宫、钟楼、神厨、神库等附属建筑。

  洪武十年,朱元璋下旨,天地合祀,也就是将对天地的祭拜活动合在一起,都在圜丘举行,太平门外的方丘从此废弃。

  《明史》、《明实录》等资料记载,朱元璋建国初期,几乎每年冬至都要到圜丘祭天,夏至到方丘祭地。朱元璋对于圜丘似乎更为重视,洪武十年,他命令李善长亲自监督圜丘改制工程,历时一年半才告完工。

  寻访:残存的土埂已找不到

  在史料里可以查到,明代天坛外围墙“九里三十步”,换算到现在为5200多米,整个天坛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可惜的是,明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不再是帝王居住的首都,光华门外的天坛也被废弃,渐渐破败不堪,到现在已经难以找到遗迹了。”孙伟说。

  记者日前去寻访明代天坛遗迹。有资料记载,明代天坛遗址位于光华门外东南处,也就是现在的天坛新村、将军塘、观门口一带。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物普查资料记载,当时明代天坛的外墙尚存一条土埂,位于“石门坎乡将军潭东塘东侧,宁芜铁路之北,距光华门约3公里”。这条土埂南北走向,残长约77米,塌成“上窄下宽”的梯形。断面下方有一石涵洞遗址,东西两侧洞口均有拱形石支撑。当时现场还存有多件大型石柱础,怀疑是天坛南面东大门前东牌坊的残件。

  遗憾的是,这些三十多年前的明代天坛遗迹,如今一点都找不到了。记者询问几位当地老人,他们虽然对前述遗迹有点记忆,但同样无法指出天坛遗迹所在位置。

  推测:大概位置在石门坎一带

  “现在只能认出明代天坛的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石门坎一带,宁芜铁路以北,观门口以西的位置!”西祠“南京城市记忆版”的网友也寻访过明代天坛的位置,其版主舒克这样告诉记者。

  “可以肯定的是,明代天坛位于江苏冶金机械厂以西的位置。”舒克说,1982年文物普查时,文物专家在江苏冶金机械厂内发现了澧泉碑和高浮雕双龙双凤纹饰的巨型石井栏,证明此地是明代神乐观所在地。而神乐观正是天坛的配套建筑。

  有史料记载,“洪武十一年,建神乐观于郊祀坛西”,文中的“郊祀坛”就是指天坛,也就是说,天坛遗址肯定位于神乐观遗址东边。当年的江苏冶金机械厂所在地名叫“观门口”,“观门口”三字的含义,是“神乐观的大门口”,这说明了明代天坛所坐落的位置就在观门口以东。

  印记:地名标记那座皇家天坛

  明代天坛遗址范围,虽然只能做大概猜测,30多年前发现的土埂遗迹如今也找不到了,但这座天坛还是在现在的南京人生活中留有印记。

  “最明显的印记,是地名。”孙伟说,天坛村小区、天坛新村、天坛新寓等地名都与天坛有关,都在明代天坛范围内。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家在天坛村(当时称为“天堂村”)发现大量城砖和琉璃建筑构件,包括两个青绿色琉璃螭首、一个高浮雕龙凤纹饰石栏望柱头、一个云龙纹饰彩色琉璃柱头,这些文物都被认为是明代天坛的遗物。

  而使用频次很高的南京地名——石门坎,也是由天坛催生的。地名资料记载,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天坛日渐冷落。到了明末,天坛门坊倒塌,巨大的石柱、石块倒在地上,无人清除,成了车行人走一道拦路的坎子,因此叫做“石门坎”。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