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小伙策划公益活动 自媒体传播引发捐书热情

2015年02月13日 14:2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

  北京小伙毛雷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了一项向偏远地区捐书活动,近期引发不少人关注。2月11日,北京出版集团与北京电视台借此发起“带本书,给家乡的孩子们”活动征集了20余位“捎书信使”,他们将为身处边远山区的孩子们送去总计5000册图书。昨天,京华时报记者采访了活动发起者毛雷,他表示带上一两本书并不麻烦,很小的一个举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京华时报记者田超

  活动缘起

  云南旅游发现孩子少读书

  毛雷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元旦休假期间,他和女友去云南洱海旅游,发现当地的孩子们大多沉迷于手机游戏,不喜欢看书。问其原因,由于学校每年的办公经费不多,且受制于有限的人员和偏远的地理位置,学校图书室少儿读物严重老化,均为十几、二十多年前出版的图书。

  毛雷说:“最早是一个叫树涛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平常喜欢狗、喜欢玩儿,不喜欢看书。其实了解以后,他也不是不爱看书,在洱海边上客栈老板的家里,他会翻旅店的书。他主要是不喜欢看学校图书教室的书,去了他们学校图书室,发现很多书确实不适合孩子看,比如《无线电学》《专业技术人员保障》这样的书。而白冰等作家少儿读物也是90年代出版的,有些陈旧和过时了。”

  当地的老师在与毛雷的交流中,也说了一些对当地孩子的担忧,“树涛说他最头疼的是作文,老师也说,当地白族老人大多说土话,孩子在学校里学的词汇,回家基本用不上,写作文时也经常用一些当地土话。通过阅读是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作文水平的最好方法,可是却缺少合适的童书。”毛雷表示,有一次他在校门口发现树涛正在玩手机游戏,“现在的手游为了提高用户量,画面很暴露,也很血腥,如果没有阅读相伴,他们的童年很容易被这些诱惑。”

  传播过程

  自媒体传播引发捐书热情

  带着这种担忧,毛雷回到北京后写了一篇名为《洱海的孩子不读书》的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同时呼吁朋友捐些书给洱海的孩子。毛雷的职业是北京出版集团的一名策划编辑,他身边不少朋友的工作都是与书籍有关,文章发出后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呼应。北京出版集团的官方公众号也呼吁员工参与活动,随后“艺绽”等多个文化类公众号也进行传播。

  这项活动真正引起公众注意,是被电视台、报纸等报道后。毛雷说:“这篇文章被北京电视台的黄海宁记者发现了,就联系做了新闻报道。在《北京您早》栏目播出后,我也收到了很多热心人的邮件,不到10天的时间就收集到了500册书,大多是儿童文学类的。”

  之后几天,毛雷和朋友们做了一个详细的捐书计划,发出了“带本书,给家乡的孩子”活动,并征集“捎书信使”,有近30所学校希望能得到捐赠。“捐赠的过程也有一些困难,比如邮费也花了不少,图书的种类也不太规范,像一些科普类的就比较少。京东图书频道对这个活动很支持,还有些专业图书出版人,大家一起设计了爱心图书礼包。”

  这个爱心图书礼包分为两种,“美文伴成长”包括了摆渡船儿儿童文学读本、成长文库、最美书系、中外名家动物小说精品丛书,最美的作家,哈尔罗杰历险记等;“科学真神奇”则包括了可怕的科学、看不见的世界、我超级喜爱的科学书、狡猾的发明、巨眼图书、中国学生成长阅读精品书系等。

  后续反响

  5000册图书将送去乡下

  问及“带本书,给家乡的孩子们”活动发出后的反响,毛雷称目前已征集到了26所学校和20位捎书信使。此前给孩子们邮寄的500册图书,也已送到洱海的小邑庄村了。毛雷说:“后来我问了客栈老板,这些孩子拆开箱子看到这么多书很开心,而且看书前都很自觉地把手洗干净了。树涛同学还当起了图书借阅登记员。客栈老板说,这些孩子第一天借的书,第二天全都准时还了回来。”

  毛雷离开洱海时,问过树涛喜欢什么书,“树涛说他特别喜欢动物。我回来后就一直想买本动物大百科送给他。我听说,他们把书带到学校时,有的老师都哭了。那个学校有200多个学生,只有10个老师。”毛雷说,通过活动能看出,不仅是一些偏远地区孩子缺少书读,很多大城市的郊区、城乡接合部的孩子也缺少好书。

  现在社会各界捐的童书已超过5000册,毛雷希望这项活动不局限于北京出版集团,有更多的出版机构、书店能够参与其中,“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出去旅游时或回家乡时,给那里的孩子带上一两本书并不麻烦,很小的一个举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