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石浦迎渔味元宵节 挂鱼灯吃“糊粒”展渔家风情

2015年03月04日 2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石浦迎渔味元宵节挂鱼灯吃“糊粒”展渔家风情
图为鱼灯游街现场。 林波 摄
图为鱼灯游街现场。 林波 摄

  中新网宁波3月4日电(见习记者 林波)由黄鱼灯、虾灯和乌贼灯等组成的鱼灯队,穿梭在人潮涌动的石浦街头。鱼灯的起伏、跳跃、翻滚,进进退退,几上几落,最后跃出海面,把群鱼灯舞推向了高潮,接着就是一片鼓掌喝采的声音。

  3月4日,在习惯把正月十四作为元宵节的浙江石浦渔港古城热闹非凡。这一天,几乎所有的古城居民都是出门参与游街队伍。

  据了解,石浦港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十八里港湾岛山环屏,五门罗列,可泊万艘渔船,可航万吨海轮,早在汉时就被人们认识利用。数以万计的渔船装卸渔货,补给物资、桅樯林立、渔火灿烂。

  特别是海鲜之多、实属罕见。400多种鱼类、100多种甲壳类、80多种贝类在这里汇聚,流向世界,被誉为海鲜王国。颇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是石浦的一大特色,而由此衍生的渔文化,更是海洋文化中的瑰宝。

  “这个是螃蟹,那个是鲳鱼,好像海洋世界啊,”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小姐一边拿出手机拍下一盏盏鱼灯发送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一边兴奋地和身边朋友说道。?

  据悉,石浦的元宵节不过“十五”过“十四”。石浦“十四夜”闹元宵活动由当地群众的鱼灯队、马灯队、龙灯队进行踩街、巡游的表演形式组成。

  十四夜的石浦街头,人山人海,前方带头的是滚龙灯队,记者看到不少人争着触摸龙头、龙身、龙尾,有些年长的渔民纷纷抱着孙辈在龙身下穿行。渔民李勇告诉记者:“十四夜穿龙身寓意着一年没病痛,这是石浦的习俗。”

  石浦古城的渔民,世代耕海牧鱼。舞鱼灯已成为当地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习俗,元宵节上的鱼灯都是渔民自己亲手制作而成。对渔民来说,风调雨顺、鱼蟹满舱是他们的最大追求,而鱼又与“年年有余”、“富足有余”谐音,由此鱼便变成了渔民心中吉祥、幸满、美满的象征。

  无独有偶,除了在十四夜过元宵节外,古镇石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元宵节不吃汤圆吃糊粒。

  所谓“糊粒”,即为一种食物,将各种小菜统盘倒入锅内烧煮而成。一般通用黄豆、虾仁、牡蛎、鱼肉、蛏肉等海鲜切细煮熟后拌上薯粉、食盐,即为糊粒羹。

  农历正月十四日的晚餐,石浦古城每家每户都会做糊粒、吃糊粒,吃了十四夜糊粒,寓意新的一年会聪明、做官、发财。由此古城的小孩子们会自带碗筷,在十四夜走上七户人家要“糊粒”,主人笑脸相迎每人一瓢,串门越多越聪明,讨糊粒的人越多,主人家越会发财。

  据传,“十四夜”吃糊粒习俗源于明代,兴于清代,一直流传至今。据传明嘉靖年间一元宵节的前一天,倭寇突然进犯石浦,驻石戚家军以最快速度将备节的食材切成粒状,再用淀粉拌和成糊,吃完“糊粒”后上阵杀敌,终获大胜。

  此后,石浦百姓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必吃象征胜利、欢庆的“糊粒”羹。(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