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遗传承人汪华盛:用鱼饼“勾起”时尚温州的味道

2015年03月10日 2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温州3月10日电 (记者 汪恩民)民国初年,一位姓汪名瑞麟字永高的永嘉屿北人来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场谋生。他选了新鲜上好的鮸鱼、鳗鱼、马鲛鱼,去骨,并将鱼肉与淀粉等杂揉在一起,制作成鱼饼,打响了“永高”的招牌。后来,汪氏传人将“永高”注册为商标。

  时光流转,当很多名小吃在岁月的洗刷下销声匿迹之时,永高鱼饼却走在了传统小吃产业化的前列。现在除了菜场外,人们还能在连锁店里看到真空包装、冷冻的礼品鱼饼,产品远销法国、意大利及东欧各国。

  据永高鱼饼第四代传人、温州永高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华盛介绍,温州整个鱼饼产业链产值高达几亿。“现在只要提到温州,鱼饼就是代表小吃。传统记忆融合现代时尚元素,鱼饼正成为‘时尚温州’的时尚味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历史:来自远古传承的美味

  温州,地处东海之滨,鱼类资源丰富。温州的鱼类食俗,源远流长,传承深厚。《博物志》记载云:“东南之人食水产……龟、鳖、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阐明瓯越人在商周时期以养成靠吃鱼为生的生活习俗。到汉代,已逐渐演变发展成“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果蔬赢蛤……”(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此时,勤劳聪慧的东瓯人民已经学会制作以鱼类为原料的鱼羹美食。

  温州鱼饼,正是温州人民创造、传承、享用的鱼食文化之精髓。

  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温州的鱼食文化同样经历了从生食到熟食、粗食到精食的漫长过程。温州鱼饼,以古老的鱼羹为基础,经过历代民间反复实践不断改进,逐步形成采用将鱼剔骨存肉加工成肉糜,略加调味和番薯粉做成鱼饼,用蒸、炸、炖、汆等方法进行烹制,成为温州人著名的传统佳肴。

  近些年,温州公布了入选温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9项传统小吃制作技艺。其中,就有汪式鱼饼制作技艺。

  “这是来自远古传承的美味,是温州文化的一道强力传承。很多时候,人们不仅在吃鱼饼,观赏鱼饼制作的技艺,更是在与温州悠久的历史形成共鸣。”汪华盛认为,这才是鱼饼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蜕变:一份思念“点燃”一个产业

  “在法国的时候,我最怀念的,就是温州鱼饼的滋味。”在法国求学后归国创业的海归硕士张宏伟告诉记者,对于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来说,鱼饼就是他对家的记忆,也是他回国的动力之一。

  张宏伟并不是个例。在非遗传承人、温州永高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华盛的童年记忆中,鱼饼的味道,就是爸爸的味道、过年的味道。

  汪华盛的孩提时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汪和钧和《温州一家人》中的主人公一样,成为温州闯荡外地的供销大军中的一员。平时在外推销货物,等到过年时,父亲回到家,总会做不少鱼饼,分给亲戚朋友吃,大家都称赞父亲的手艺好。上世纪80年代末,汪和钧到匈牙利的一家温州餐馆当厨师,鱼饼就是他的一道拿手菜。

  正是在海外看到了华人华侨对鱼饼的特殊情感,汪和钧颇有感触,决定将鱼饼“发扬光大”。

  1993年,汪和钧响应政府号召回国创业,回温创立了永高食品有限公司,除了做速冻食品,更是想将家乡特有的鱼饼做成产业、做成品牌。但是,鱼饼一直以来是手工制作,变成流水线上的商品后,如何能保留原来的口味,成了一道难题。汪和钧前后花了近10年时间反复试验各种食材的配比,改进机器设备。2007年,大批量机器制作的鱼饼终于在口味、保质期等各方面通过了测试。

  儿子汪华盛记得,当时从厂里冷库中运出父亲10年来的“试验品”,足足用拖拉机运了7整车!“现在‘永高鱼饼’的口味,就是爸爸那10多年的心血。”汪华盛说。

  此后,“永高鱼饼”放弃了其他速冻食品业务,专注做鱼饼,产品有鮸鱼饼、墨鱼饼、真空鱼饼等等,并获得了浙江省、温州市农博会的不少殊荣。目前,“永高鱼饼”的年产值近2000万元,在省内开有13家专卖店。

  助力:政府支持“呵护”企业做强

  “永高一路走来,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关爱。没有政府的帮助,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氛围,企业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汪华盛对此感触颇深。

  汪华盛表示,温州永高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区内,长期以来,瓯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管家式”服务,让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很多我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管委会的领导都已经提前考虑到了,让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全力去提升企业的实力。”

  为了做强“永高鱼饼”的品牌,将鱼饼技艺得到有效传承,汪华盛想得头发都白了几根。正在这时,温州市瓯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领导找上门来,积极推动“永高鱼饼”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不仅鱼饼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助推了企业做强做大。

  此外,瓯海区政府和瓯海区农业局的领导,还鼓励汪华盛走出温州,到省会杭州“亮相”。“永高鱼饼”从此被杭州市民记住,连续多年捧回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温州市政府农业龙头企业、瓯海区名牌产品、温州名特产称号。。。。。。在一长串的证书和荣誉背后,汪华盛都能讲出一段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善缘”。“在温州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我没有选择离开温州,正是因为当地的政府,给我们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企业也是有良心的,哪里对你好,我们会记在心里。”

  未来:打造时尚温州的味道

  作为温州的“一号新产业”,电子商务被视为重塑温州模式、复原温州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温州近年来把网络经济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通过全面推进“电商换市”,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7月9日,温州市出台了温政办(2012)137号文件——《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温州电子商务正式进入了发展的轨道。2013年9月,温州市又出台了《温州市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扶持办法(试行)》,从培育壮大网络经济主体、规划建设网络经济集聚区等方面入手,推出了租金补助、税收优惠、发展奖励等一揽子扶持政策。

  在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看来,温州发展网络经济具有先天的优势。“网络经济不是卖火车头,卖的是大量的服装、鞋等日用品。”

  陈一新认为这正是温州传统优势产业。同时温州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出现了专业市场,具有成熟的经验,这有利于网络虚拟市场的开拓,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零距离对接,可以将原产地变成原销地。

  陈一新的话,让一直关注时事的汪华盛大受启发和鼓舞。温州的市场份额毕竟有限。如何让自己的产品适应网络时代,通过网络营销,让网络帮助产品迅速走出温州,拓展外地市场?

  这个时候,是共青团温州市瓯海区委员会带着汪华盛参加杭州互联网之旅,通过对阿里巴巴的考察,让他学会了互联网思维。

  汪华盛发现,一盒冷冻鱼饼,最长可以在泡沫盒的保温层下,在常温里呆上两三天而不变质。

  “鱼饼是好吃,可是需要冷藏。要是出国想带着,就不方便了。”不少这样的反馈传到汪华盛耳边时,结合发展网络营销的思路,一个做鱼饼衍生零食的念头就升了起来。2013年,用鮸鱼、卤酱汁调制成的“鱼豆腐”投产,成为“永高”的第一款鱼饼衍生零食。

  有了好的产品,汪华盛积极“招兵买马”,在天猫上打造起自己的品牌店和依托网络的营销大军,开辟出了新蓝海。永高的食品搭载着网络的平台,走出了温州,走出了浙江,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下一步,汪华盛紧盯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时尚温州”,准备在时尚上做文章。“衣服可以时尚,鞋子可以时尚,为什么食品就不能承载时尚的内涵?”

  汪华盛正在和他的设计团队一起,在包装和品牌塑造上,引入时尚的元素,让鱼饼“俏”起来。“我要让永高鱼饼,成为时尚温州的味道!”(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