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42年前法国传教士在南京种法桐 现向南平移11米

2015年04月14日 10:34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

  142年前,法国传教士倪怀伦在南京石鼓路边种下了一棵法国梧桐。这棵具有历史意义的参天古木被命名为南京市“001号悬铃木”。和它一起成为“001”的,还有悬铃木树荫下的南京市首家“新式小学校”——石鼓路小学。今年,大树下的“新式小学校”将要迎来自己的140岁寿诞,四面八方的校友将重新回到母校,共同追忆童年时代“大树下的课堂”。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悬铃木下建起“新式小学堂”——

  不再死读四书五经,还要学习自然和数学

  虽然名字叫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但若要按照地理位置来区分,石小其实并不在石鼓路上,而是坐落在同样古韵流芳的秣陵路128号。“学校的诞生,的确是在石鼓路上。” 石鼓路小学校长余多慈对学校的历史如数家珍,“学校的建立和发展,都肇始于一位名叫倪怀伦的法国传教士。”1873年左右,传教士倪怀伦在今天的石鼓路上建起了一座天主堂。两年后,就在这座天主教堂内,倪怀伦又开创性地开设了一所小学堂,这正是石鼓路小学的前身。

  遗憾的是,由于资料缺失,学校当时的校名已经无据可考。(作为教会学校当时无校名,后由教会学校转为私立学校称之类思小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初建的校名一定和石鼓路无关。记者在一份清末的地图上看到,当时学校所在的天主堂,位于一片街区的西南角,南临小丰富巷(今石鼓路),西临螺丝转湾(今螺丝转湾)。(天主堂街上)

  学校建校之初,倪怀伦从法国带来了法国梧桐的树种,由他亲手栽种在天主堂内,这棵法国梧桐成为了南京市的“001号”悬铃木,树荫下的“小学堂”伴随悬铃木的成长,也逐渐“人丁兴旺”。从最初的十来个学生,到后来记者在档案馆见到的厚厚一打学生花名册,倪怀伦亲手将现代化教学的新风潮“种”在了南京。

  和旧式私塾相比,这所“大树下的新式小学校”,给南京带来了扑面而来的“西洋学风”。和中国传统的私塾完全不同。在学校里,学生用不着向老师跪拜行礼,老师也不惩戒责罚学生。学校开设的科目,也不同于传统私塾中的四书五经,而是包含自然科学、数学这样的现代学科。

  “大树下的课堂,”写满童年记忆——

  4个班的体育课有大树荫,孩子们一点都不嫌热

  历经清末、民国,百年历史里,“新式小学堂”经历了从类思小学、爱国小学到石鼓路小学几度更名,不论如何改变,挺拔苍天的悬铃木依然是石小校园里最显著的“植物地标”。

  “抬头看大树的时候,我的帽子会掉下来。”校友张娴的记忆里,大树“高”得需要费劲抬头,才能看到树顶。“算起来,树龄现在有一百多岁了。听老教师说,以前树下面可以坐四个班的学生,夏天在树下上课,一点儿也不觉得热。”余校长告诉记者,一百多年里,石鼓路小学送走的毕业生已经无法用数字来计算,但学生们无论走到哪里,对于这棵百年老树的依恋依然浓得化不开。在石鼓路小学读书的光景,就像“001号悬铃木”的遒劲根须一样,牢牢地长在了记忆的深处。

  毕业多年以后,一位曾经在石鼓路小学就读的网友“声情并茂”还用极为动人的文字写下了童年时代“大树下的课堂”:“石鼓路小学吸引我的却是那棵参天大树……那时候我记得无论是课间或者是放学的时候,我们三五成群的同学都会围绕古树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每当我置身于那样的场景,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热情地拥抱着大树,那画面真的美极了。”

  “声情并茂”在文章中写道,每天放学回家前,自己都会去抱一抱校园里的大树,“虽然树干十分粗壮,我每抱一下,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稳健和自然静美的瞬间,那一刻在我的心灵中,会涌动着无限的遐想与对未来充满美好而珍贵的憧憬。”

  这张孩子们手拉手环抱大树的黑白照片,依然保存在石鼓路小学教学楼中的校史长廊里。百年的时间冲刷着记忆,虽然只能通过校友们的文字去想象和体会,但字里行间的美好,却依然历久弥新。

  大树的“新主人”,还是“石小人”——

  石鼓路的孩子们认养了曾被移走的“001”号

  1998年,南京园林部门进行古树普查,石鼓路小学里的这棵法国梧桐,被挂上了“001号悬铃木”的牌子。悬铃木是植物学上的称呼,不过南京市民一直将这种树称为法国梧桐。

  2000年左右,石鼓路地区进行旧城改造,石鼓路小学易地重建,搬到了离石鼓路天主堂500米开外的秣陵路上。但“001号悬铃木”留在了原地。再后来,因为这棵古树正好位于新的施工区域内,为了保护古树不受伤害,园林部门将它向南平移了11米。

  移动树木时,“001号悬铃木”的树冠被剪去了一些。石鼓路小学的师生们很是“心疼”,“学校140年的历史,001号悬铃木是我们最好的见证人。”余校长说,学校的师生们总寻思着,要为这棵树多做些什么。

  时间的车轮翻转到2009年时,石小师生们等待多时的机会终于来临。2009年,扬子晚报与南京市园林局、南京市绿委办共同发起的古树名木、行道树认养活动,石鼓路小学一(3)班的小朋友们头一个报了名,将这棵位于南京国际金鹰花园的“001”号悬铃木认养了下来。

  “当时是几位家长给我打的电话,希望老师能组织孩子们把‘001’号悬铃木认养下来。”时任一(3)班班主任的陆婧晶告诉记者,“尽管我们学校和它(悬铃木)搬家了,但是在学校师生心目中,它就是我们的树。”

  陆婧晶说,其实平时孩子们和这棵树就有“交流”,学校还专门组织过学生去抱抱这棵树的活动,“孩子们围着这棵树唱歌跳舞,可开心了!”

  “大树下的课堂”,邀您重温美好回忆

  现向社会征集关于石小的老物件、微故事等,一起见证她的成长

  140年的光阴故事里,一定有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你。大树无言,枝叶婆娑,孩童欢乐纯美,一个半世纪的岁月在年轮里沉淀痕迹,但“大树下的课堂”却永远是梦开始的地方。

  今年是南京市石鼓路小学的“校庆年”,不论你身居何处,或德高望重,或平凡普通,我们都诚挚地邀请您“回家看看”,和我们一起回忆和重温大树下的欢乐时光,和儿时的同窗一起站在大树底下手牵手,找回专属于石小孩子的“独家记忆”。

  如今的石鼓路小学,有着真实而灵动的“立美课堂”。坚实的石板路,松软的人造草坪,现代化的塑胶跑道,跃动着孩子们欢呼雀跃的身影;教学楼天井的小院子里,桂花树下,台阶上洒满了孩子们琅琅的书声。儿童版画课堂更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方想象力无限的空间,鼓励孩子们用鲜艳的色彩,描绘出心中的那棵“参天大树”。

  无论是为教育事业奉献过的前辈长者,还是茁壮成长的快乐学童,作为“石小人”的你,一定有关于老校园青葱岁月的珍藏。我们热忱地欢迎您,给我们讲一讲“石小印记”珍藏背后的故事。曾经用过的铅笔盒、旧课本,甚至是半个世纪前的成绩册,旧照片,老物件中的似水流年,我们想与您一同分享。

  校庆热线:025-84201530

  校庆邮箱:sglxx2015@126.com

  具体校庆时间敬请关注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微信和报纸公告。

  【石鼓路小学百年校史变迁】

  1875年,由法籍传教士倪怀伦在天主教堂内设立,校名不详。

  1931年,时任校董事会主席、中国籍神甫张四维确立学校为私立类思小学,校址在石鼓路100号天主堂内。

  1939年秋,类思小学择国府路298号添设类思小学第二部。

  1951年10月,市政府将类思小学更名为爱国小学。

  1952年11月,由南京市第四区人民政府文教科接办,更名为石鼓路小学,至今。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