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阅读不能只做朋友圈的“副产品”

2015年04月22日 08:30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

  许旸

  曾有人调侃,申城地铁电梯上方贴出的“请注意安全不要低头看手机”告示为这个“低头族”时代作出了温情而戏谑的注脚。随手拿起手机或平板电脑“低头阅读”,是当下常见光景。最新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超六成的被访者接触过数字阅读,成年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14分钟。

  通过“朋友圈”获得的阅读资讯是否能和传统阅读比肩?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研究团队的调查结果显示,微信阅读中70%公众号主打趣味性,仅15%为文化类。研究数据表明,目前微信内容整体上较杂乱,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尽管阅读的“社交化”特征明显,分享频率很高,但是阅读内容也多以碎片化、跳跃式为主,而且内容并不都准确。有学者提醒,依赖新媒体通道获取知识显然“有风险,要慎入”。而不少朋友圈分享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中,鱼龙混杂的伪科学、抄袭类信息,也在拉低社交化阅读的平均值,相关微信公众号的价值,也面临贬值风险。

  既然大家习惯了小屏翻看的便利,有专家呼吁,对接阅读新习惯,应该让优质读物占据新媒体。近些年,国内大型公共图书馆开启了数字阅读服务平台,以上海图书馆为例,读者能借阅30万种中文电子图书、1.2万本网络小说及近3000种期刊。打造了1年多的上图微信服务号,可实现图书续借、推荐、咨询等,上图书目查询服务今起已落户支付宝App“城市服务”平台。但据上图透露,电子资源使用量与馆藏实体图书流通量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全球图书馆界曾畅想,让世界每处角落都有好书看。但有专家认为,这个理想即便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依然没有完全实现。其中面临的主要瓶颈,一是当前出版生态环境下电子书授权过于复杂,二是缺乏统一技术平台导致转码成本偏高。

  于是,实体书与电子书交织并行,必然是很长一段时间的阅读常态。可以说,纸质书依然难以替代。有业内人士认为,尤其对于幼童和从事专业研究的群体来说,碎片化获取知识显然难以培养优良阅读习惯或助力更深入思考,儿童阅读、学术阅读和经典阅读还是应坚持纸质书。

  去年我国各年龄段未成年人群的图书阅读量均较上一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国内众多机构也注意到了这一迹象,不少公共图书馆辟出少儿阅读专区,教育机构推出专业儿童阅读指导,民营书店也纷纷拿出绘本、优质儿童文学读物。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