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对“垃圾书”应进行反思

2015年04月22日 09:59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

  □朱四倍

  中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45万种,超越美国一倍多,成为世界第一出版大国,但与此同时,目之所及,到处充斥着各种所谓畅销的“垃圾书”。(4月21日《晶报》)

  成功学书籍是“垃圾书”,教辅类、公费出书、心灵鸡汤类的作品都是垃圾书。但是能在市场上赚钱的多数是上述“垃圾书”,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垃圾书”何以横行并成为取利的法宝?是公众无知还是“垃圾书”判断标准出了问题?

  “垃圾书”的大量涌现与消费文化的诱导有关,更与出版者放弃使命和责任有关。出版业的核心使命是发掘、传播优秀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果丢弃了文化追求,以娱乐和利益为导向,即使创造了再大的产值,远离了优秀文化的出版也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垃圾书”的恶名是仅仅把图书当作商品的异化结果。传统意义上的图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和思想的载体,而当下的图书拥有了商品和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在“垃圾书”面前,图书承载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属性被放逐了,“一味向钱看”的出版标准,放大了图书的商业价值,获得了利益的最大化,但“垃圾书”、注水书层出不穷,在图书的基本质量都难以保证的前提下,更不要说承担教育使命和传递文化价值了。

  出版者当然要有利益追求,这是生存的需要。但不能利欲熏心。出版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教化与舆论导向功能、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积累传承人类文明的功能、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的文化水平和素养的功能,促进人类社会思想交流和精神文化交往的功能等。而这些,“垃圾书”是无法承载的,正因为如此,理应对“垃圾书”进行反思。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