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当前中国文艺评奖弊病扫描:设奖过多受质疑(图)

2015年04月30日 15:27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 热热闹闹的颁奖典礼掩不住其背后的乱象

  这奖那奖数星星

  买奖跑奖不稀奇

  当前中国文艺评奖弊病扫描

  文化部正在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拟取消、压缩六成以上奖项。这是文化部对中央巡视组进行专项巡视后反馈意见的积极反应,中央巡视组明确指出:“文艺评奖存在过多过滥和暗箱操作、利益交换等问题”。如何遏止文艺评奖多而滥的乱象,已成当务之急。

  设奖过多受质疑

  目前,中国各种文艺奖项名目繁多。在影视界,既有电影的“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金爵奖”“金牛奖”以及台湾的“金马奖”、香港的“金像奖”等,也有电视的“飞天奖”“金鹰奖”“星光奖”“白玉兰奖”“熊猫奖”等和跨越影视等文艺领域的“华鼎奖”等,让外界很难辨别这些奖项的不同。

  以去年颁发的第23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为例,所颁发十二大类的134个电视节目奖项虽说反映了这两年来中国电视文艺的繁荣,但有些奖项还是过多,如60个大奖中,仅电视纪录片大奖就颁了13个。电影评奖的“双黄蛋”现象也备受质疑。对于两年一届的“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来说,奖项的“双黄蛋”已不鲜见,而“皆大欢喜”的“传统”也影响了今年的香港“金像奖”,使之“双黄蛋”“三黄蛋”层出不穷。

  买奖其实很普遍

  “原创流行音乐这些年凋弊了,连颁奖也少了很多。少掉一半不止。”中国影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臧彦彬如是说。让他叹息的是,这些曾经红红火火恨不能每月一大奖的“音乐评奖”,并没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买奖,当时是很普遍的。”对于流行音乐和颁奖典礼曾经的“繁荣”,臧彦彬并不讳言,“现在‘音乐出版奖’也好,‘中国金唱片奖’也好,政府搭台,相对来说评审都是规范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评奖是混乱的。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评审委员,这给了买奖很大的操作空间。”臧彦彬回忆说:“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饭,可能评委正巧写过歌,就卖给你这家唱片公司,拿个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劳务费;再或者就是赤裸裸地打钱到组委会账户,连入围奖都可以卖。”他坦言,在最火热的时代,一个歌手获奖,不仅意味着一樽奖杯、一块奖牌,更有他以后举行商业演出所需的金字招牌。利益驱动下,一切“买卖”都心照不宣。而这样的买卖,也让排行榜的公信力逐渐下降,最终凋弊。

  其他行当的奖项,同样存在着买奖跑奖的现象,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文学奖虽然社会关注度日益降低,但获奖者往往可以获得奖金、名气甚至地方政府的奖励,因此也存在不少暗箱操作,用钱买奖并不鲜见。

  评选风波时常起

  因为评审的不严格,讲人情,甚至后台跑奖,导致很多文艺评奖引发外界质疑。以文学奖中纷争较多的鲁迅文学奖为例,近几年因奖项评选而引发的风波几乎没有停歇过,从报名到最终的获奖,皆有质疑。

  2012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谭旭东的《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被质疑严重抄袭,谭旭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承认书中个人简历有夸大之处,但不承认抄袭,表示只是引用:“在法律上,我肯定是站得住脚的,即便说我引用过度,那也只能说明我谭旭东是平庸之辈,作品是平庸之作,只要我注明了出处,就不算抄袭。”他的回应恰恰让网友们抓到了把柄,如果只是一篇平庸之作,那又是如何经过层层关口最终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呢?

  去年,在鲁迅文学奖申报过程中,湖北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方方在微博上不点名地指责湖北一诗人,在湖北省作协向中国作协推荐参评作品的过程中“到处活动”,并“搞定”了全部评委,矛头直指诗人柳忠秧。随后柳忠秧将方方告上法庭,此案尚未审结。柳忠秧最后落选鲁迅文学奖,但当年的鲁奖评选结果也并不能完全服众。著名作家阿来的入围作品最终获得0票,令阿来愤而发声明,“三问鲁迅文学奖”;与此同时,获奖诗人周啸天的诗,则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虽然,文学奖的数量正日渐增加,但不可否认的是公信力正在逐渐丧失,风波不断的鲁迅文学奖只是一个缩影而已。据业内人士透露,与评委熟不熟,给他(她)的印象好不好很关键,背后搞关系,打招呼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曾说,自己担任过很多文学奖项的评委,“心里很凉”,因为评选正变得越来越无趣,有些奖项的评选甚至可以说很荒唐,“我只能保证自己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艺术有所了解。而有的评委根本没精力读那么多东西,翻翻前面看看后面就可以来评了,这种风气不好。”

  臧彦彬告诉记者,让他觉得滑稽和痛心的是“我们的音乐专业奖项,颁发给了一些根本不会唱歌,甚至五音不全的人。只因为他们会演戏,他们很红。这样的奖,其实是对评委会的侮辱,也是对中国流行音乐的侮辱。”《东方风云榜》DJ罗毅坦言,那些非专业的“颁奖盛典”占了音乐类评奖的八成,“它们在乎和关注的是明星的星光度,人气指数,商演价值,而不是原创音乐和音乐人。”当被问及纷杂的各类“音乐盛典”会否伤害专业评奖,罗毅直言那些“排排坐分果果”的盛大晚会,对于乐坛“帮助不大”。

  “全能选手”弊病多

  适度的评选,对文艺创作的繁荣有促进作用,而过度看重评奖,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戏曲院团为例,因评奖在院团、演员的“江湖地位”和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权重”过高,直接导致很多院团和演员在选择新剧目主创人员时,首先会考虑让那些对评奖有帮助的名编剧、名导演加盟,至于他们合不合适则无足轻重。因此,一些主创人员毫无顾忌地跨剧种创作,俨然成了“全能选手”。一位导演今天导越剧、明天导秦腔,后天又去导京剧,这种情况在舞美、灯光、服装设计乃至作曲人员中也很常见。

  一些圈内人士认为,重复使用名导、名作曲等会导致剧目的创作手法雷同、风格相似,抹杀了剧团的个性,对艺术是一种伤害。著名京剧演员史依弘曾说:“京剧节不评奖非常好。没有评奖,大家就不会为了评奖去做一些粗制滥造的戏,不会问政府要很多钱去做观众不要看、评完奖就扔掉的戏。我觉得以前为评奖而演戏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是对京剧事业的不恭敬。”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