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民乐发展亟需“拆墙拓路”

2015年04月30日 2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上海4月30日电 题:中国民乐发展亟需“拆墙拓路”

  中新社记者 邹瑞玥

  当各种形式的西方音乐在中国演出市场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的时候,来自中国民乐的声音却越来越小了。在30日举行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届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论坛上,沪上音乐人从“二胡皇后”闵惠芬的艺术人生谈开去,探索中国民乐发展的破局之道。

  民乐界人士指出,中国民乐创作存在一种“身份焦虑”。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长刘锡津称,民族管弦乐的创作存在两个极端,或者像老艺人一样、以演奏者的思维进行创作,手法一成不变;或者将西方音乐技巧生搬硬套,像剪贴师一样生吞活剥地运用民族音乐素材,创作出的所谓“后现代”作品旋律全无美感。

  动听的旋律才能让乐曲深入人心。因为创作的羸弱,不愿演、不愿听成为中国民乐界的“怪现状”。“观众少、票房差、新作缺、演奏家青黄不接。”此间音乐界人士对民乐发展瓶颈有着相似的观点。

  对于中国民族音乐而言,闵惠芬堪称是民乐兴繁时代的一个映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杨光熊介绍,据不完全统计,闵惠芬一生演出达到687场,观众超过42万。她登上海内外知名剧院的大雅之堂,也背着二胡上山下乡,走进学校;她的作品旋律优美,且挖掘出二胡的音质特性,既“阳春白雪”又十分贴近民众。

  专家指出,艺术的生命在于特色和创新。中国民乐的独特风格,决定了它相对西方交响乐而言缺乏规模化理论体系,不易被系统地发展壮大。它的发展跳不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面对强势的西方音乐,民乐创作需要的是“固本求源”而非“舍本求末”,艺术家只有沉下心,去体悟民族音乐传统思维技法的精妙,才能使民乐创作更上一层楼。

  “我们缺少的不是精英化的技巧,而是如闵惠芬那般对振兴民族音乐的强烈使命感。”上海民族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如此感叹。闵惠芬一生执着于从民间音乐吸取养分,最终形成器乐演奏声腔化的创作理念,创作出一批二胡名曲。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表示,希望音乐家能吸取民族音乐养分,思考和摸索民乐的传承发展,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融入艺术创作中,把民乐建设和发展成为民族文化的崭新品牌。(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