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立三夫人李莎辞世 学生:她一生磨难却十分豁达

2015年05月14日 13: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李立三夫人李莎辞世学生:她一生磨难却十分豁达
    李立三夫人李莎99岁生日座谈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 摄影:黎萌 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中新网北京5月14日电(上官云) 据报道,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李立三的夫人李莎于5月12日在北京逝世,这一消息引起各方关注。李莎的学生张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了老师去世的消息,并回忆了与她结识的往事。他表示,李莎一生经历太多磨难,却表现的十分乐观豁达,同时在俄语界亦多有贡献,“她就是一本人生的大书”。

  往事:“文革”结束后不久即投入教学 授课循循善诱

  据公开资料显示,李立三的夫人李莎是中国籍俄罗斯人,同时也是著名俄语教育家,曾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其当年的学生张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回忆了与李莎的结缘始末。

  其实,李莎最初与张建华并没有直接接触。张建华回忆,大致1979年“文革”结束后不久,李莎从运城监狱放出来,立即投入教育第一线,参与培养张建华那一批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虽非指导老师,却也给研究生们上课。

  “我们那一批研究生是五个人,开始是在一起上课。”张建华说,后来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他的导师和李莎商议后,规定每个礼拜四上午八点至十一点半张建华可以和李莎单独交流学习,而当时那个班的其他人没人能享受这样的“优惠”。

  当时,这样的交流让张建华获益匪浅。在他看来,李莎一点也不严厉,很慈善、体贴,讲课细致,授课方式循循善诱,对问题的本质讲得清楚、透彻。一个学期下来,这样的交流让张建华对俄罗斯文学的内在意蕴有了更深的体验。

  不过,李莎授课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很久。张建华说,大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天,李莎在授课的时候心肌出现问题,被直接从课堂送往医院治疗,从那时起便再也没有上课。当时李莎已经七十多岁了。

  此后,张建华曾多次去探望李莎。但是,李莎在去世前七八年便已经住进医院,从那以后,张建华没能再见到她。直到有一天给李莎女儿李英男打电话时被告知“不要来了,人已经‘不行了’”。言语之间,张建华满是自责与遗憾。记者亦拨打了李莎女儿李英男的电话,但语音提示“正在通话中”。

  印象:是一本人生大书 对中国俄语界作出重要贡献

  从1979年算起,张建华与李莎已经结识三十多年。总结起受教、交往的感受,张建华说,李莎是一本人生的大书,一个人生命中可能经受的一切喜怒哀乐、痛苦、愤怒在她身上都有深深的印记。“她经历了太多磨难,但却从未在我们面前提起,豁达如此,女性中有这样胸怀的人不多”。

  “我曾经对李莎说过我这个‘人生大书’的评价,她笑了,说我评价过高,可我觉得很恰切。”张建华认为,即便在年华老去之后,李莎仍然是是一位很有风度的女性。“她不把她经历的那些磨难看作是个人的委屈,而是表示,当一个伟大民族遭受灾难的时候,我个人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她是一个有思想、有精神追求的人。”

  而就在俄语学界的成就来讲,张建华对李莎在中国俄语界的贡献作出极高评价:“她培养了一批中国早期俄语骨干教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最早的确立者之一,亦为全国高校俄语教材编写倾尽心血。”

  “如果但就某一个领域的学问来说,很难讲李莎能够研究得多么深入,但她对俄罗斯文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因为文化囊括了生活方式、艺术、宗教等各个方面,在这方面,李莎是具有先天优势的。”张建华称。

  “她对俄罗斯文学有一种天然的感悟、直觉。”张建华肯定地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李莎远远胜过我们。(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