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战时重庆中西合璧婚礼、集体婚礼流行

2015年05月21日 14:55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兰世秋 实习生 颜宏

  昨天是“520”(网络情人节),不少年轻人选择在这一天向恋人表白,也有情侣选择在这一天结婚。

  可是你知道吗?抗战时期,尽管风雨飘摇,但在战时首都重庆,一对对新人的婚礼在力求简朴的同时,依然喜庆、新潮,别具特色。

  中西合璧新式婚礼最流行

  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徐康编著、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老风尚》一书中,披露了抗战时期重庆人是如何举办婚礼的。

  “当时,不少留洋回国的年轻人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推崇中西合璧式婚礼。”徐康昨日向记者介绍。

  这种中西合璧的新式婚礼省去了传统婚俗的繁文缛节,仪式上设主持人、主婚人、证婚人,新郎穿中山装、新娘着旗袍,或男方穿西装、女方披婚纱,在礼堂举行仪式;仪式结束后,摄影师为新人拍照作为永久的纪念。徐康表示,这种中西合璧的结婚仪式既显时尚,又不铺张浪费,在战时首都的重庆最为流行。

  随着新式婚礼的兴起,在重庆,婚礼社也应运而生。婚礼社类似于今天的婚庆公司,负责婚礼仪式事宜,诸如准备喜帖、租售结婚礼服等。

  集体婚礼时尚隆重又经济

  徐康介绍,集体婚礼当时在重庆也非常流行。

  从1939年开始,重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开始组织集体婚礼。那一年的2月19日,抗战时期重庆的第一届集体婚礼在市商会大礼堂举行。

  集体婚礼当天,市商会大礼堂布置得非常喜庆,台上高悬霓虹灯装饰的大红“喜”字,桌上郑重摆放着一本本婚书。

  16对新人入场后,排列在台前。新郎身穿藏青色中山服;新娘穿统一定做的蓝底印花长旗袍,戴白色手套,捧着鲜花。

  婚礼开始,乐队奏乐,证婚人证婚、发婚书,夫妻相互行礼。最后,一对对新人在礼堂外集合,照相留念。这样的婚礼,既时尚隆重又经济节约,受到当时许多年轻人的欢迎。1939年,重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共主办了9次集体婚礼。

  “烽火岁月里世事难料,个人命运无法把握,但人们对于婚姻大事仍然看重。他们通过简朴而不失庄重的仪式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徐康表示。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