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例外创始人马可21年前成名作《秦俑》:未全烧毁

2015年05月22日 10:34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前几天,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在朋友圈转了一篇文章,是《人物》杂志对马可的专访。

  马可,名字有点熟吧?但一下子想不起来是谁?她是服装品牌“例外”和“无用”的设计师——想起来了吧,2013年,彭丽媛第一次公开在国事访问中亮相,便穿着由例外打造的全套装束。

  赵丰看到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那一年,马可的金奖作品《秦俑》因为保管单位仓库失火,不慎被烧掉了。

  “事实上,这套衣服现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曾参加中国时装艺术20年展。”他在朋友圈做了更正。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21年前的一件衣服了。

  23岁的马可,大学刚毕业。她踌躇满志,打定主意“做自己的东西”,但现实残酷,当时的服装界还是以机械化的生产线为主,她根本融入不了。偶然的一次机会,她参加了第二届“兄弟杯”(后来改名叫“汉帛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

  马可没去过西安,但在图书馆翻到了一组兵马俑照片,觉得有点意思,她决定亲手做套战袍。就是这套《秦俑》,后来拿了金奖。从这个比赛走出来的设计师,现在都是大咖,比如第一届的金奖获得者吴海燕。

  《秦俑》也让马可一战成名。两年后,她就和当时的老公创办了“例外”。也就是说,有了“秦俑”,才有了“例外”,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那么,这件衣服究竟在不在丝博馆?

  “衣服就在库房,前两天刚打包好。”保管部副主任徐铮,昨天刚好在库房整理衣服。原来,丝博馆明年要改扩建,这些天,所有文物都在打包中,《秦俑》老早已经整理完毕。

  那为什么文章里说,这件衣服被烧掉了呢?难道不是原件?

  “肯定是原件。”赵丰说,设计师做衣服,一般会做一个系列,有几件捐掉了,有几件在自己这里,但就像她说的,在她自己收藏的那几件出了意外烧掉了。

  那这套(2件一套)怎么会出现在馆里呢?

  原来,这件衣服获奖后,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收藏了,所有权属于协会。而这几年“兄弟杯”的所有金奖作品,都借藏在丝博馆。

  前年,小记去北京参加了赵丰口中的“中国时装20年展”,看到过这件衣服,穿着走在路上是不可能的——

  “秦俑”的“内衣”,是手织的土夏布,这种布以前是用来缝蚊帐的。马可每天把它放到山涧清泉里漂洗,然后“云蒸霞蔚”、暴晒。袖子呢,棕榈丝做的。最有意思的还是盔甲,她把老梓树木锯刨成一个个正方形的薄块,用山溪淤泥浸泡,给它们做个美黑,过了段时间,就成了现在的古铜色,最后用沙磨光滑。

  你发现没,这些土材料,土做法,就是现在“例外”的衣服风格:素色、做旧、无装饰、褶皱感、松散、强调手工。

  在贾樟柯给马可拍的纪录片里,她说想做一批服装,全部埋在地下,让时间改变它的状况。

  “她是直接用手去感受材料,再去做东西,这和现在人做衣服,先画个图案,或者一说起中国风,就是旗袍剪纸水墨,完全是两个层面。”赵丰说,她那时候就已经走得很远了。

  得奖之后,小姑娘一下子出名了,不仅让她有资本创立“例外”,还为她带来了第一个出国机会,意大利的评委愿意为马可去意大利深造发展提供一切支持,但她淡然地说:我不会离开中国。

  后来的事,你都知道了。

  那么,马可知不知道这件成名之作在杭州?

  “时间过了这么久,她很可能已经忘了。”徐铮说,馆里将打造“时装馆”,这件衣服将作为常规展展出,算是镇馆之宝了。

  现在的马可,如果看到这一套有纪念意义的设计就在杭州,保存完好,不知道会不会忆起当年的时光?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