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严歌苓编剧电视剧将播 称创作时不相信任何人(图)

2015年05月25日 08:2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电视剧《剧场》剧照,该剧讲述了一个小话剧团台前幕后的冷暖人生。

  本报记者 李夏至

  作家严歌苓到现在还不太适应自己的编剧身份。6月10日,由她编剧的34集都市情感剧《剧场》将在北京卫视播出,原本从来不参加电视剧宣传的严歌苓,上周趁着为新书回国宣传的间隙,“顺道”参与了这部新剧开播前的看片会。出人意料的是,她似乎不大会替自己做广告,反而在现场吐了不少苦水。

  《剧场》是严歌苓担任编剧创作的第二部作品,上一部《幸福来敲门》由蒋雯丽、孙淳主演,播出后被誉为“中年文艺片”。这部《剧场》将时间定位于上世纪80年代,描述了江南小城的市话剧团里的女演员们,为争夺主角而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与情感纠葛,展现了台前幕后的冷暖人生。

  严歌苓说,一开始写这个剧本,其实是因为多年前看过英国作家毛姆的一篇小说,那个故事讲述了老演员和年轻演员之间的舞台争夺战。严歌苓当时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把这个主题移植到了自己的新剧中。

  对严歌苓来说,写剧团的故事是信手拈来的事情,因为她的母亲就是一位话剧演员。“在我小时候,她有时一部剧要演一百多场,我会完整地看下来几十场。”严歌苓说,她自己从十二三岁起就进入军队的歌舞团,在剧团中也有过生活历练,她把这部剧当作是对母亲话剧生涯的一种纪念。

  严歌苓希望写出老演员对舞台的情感。“我妈妈那代人,会把话剧舞台看成是一个‘圣殿’,那是他们寄托理想和信仰的地方。可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已经不这么看了,他们可能不觉得话剧有那么神圣。我想写一写这些老演员和青年演员,在艺术境界和做人境界上的不同,他们又怎样越过这些不同,最终走到一起的。”严歌苓说。

  因为是熟悉的题材,剧本写得很快,用严歌苓自己的话说,“创作一旦开始,就像燃起了一股火,不大好扑灭。”她经常三天写两集,激动的时候甚至一天一集,30多集的剧本她一个多月就完成了。“不过,我只写一稿,从不改稿。”这样的自信,大概只有名作家才会有吧。

  严歌苓写剧本的方式,也和其他编剧很不一样。她不会找人帮忙攒故事,也不会招来一群人讨论剧本大纲,她说自己在创作上不相信任何人,只信任自己,“我按照自己独立的思考去创作,像写一部长篇小说一样。所以我不会改稿子,至于导演怎么拍和改,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也控制不了。”

  不过,这种做法也会让她偶尔感到不适。比如,她至今也没能完全解决写电视剧本的技术问题,就连格式都是错的。可是和这比较起来,自己的长篇小说要是被别人改得面目全非,她会更加不能接受。“不要找人去改我的长篇小说,最后改得牛头马面,我都不敢相认。”严歌苓说这话时似乎有些怨气。

  当年的电视剧《小姨多鹤》,就是别人改编了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外界一直口碑不错,可她却突然直指这部剧批评起来。严歌苓说,电视剧在结局处把多鹤的身份从日本人改成了中国人,“取消掉了背景,故事就是不成立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大骗局一样。”

  在她看来,改编电视剧尽量不要对文学造成伤害,如果非要让自己来搞电视剧,那还不如写原创剧本。不过她也承认,自己每次接编剧的活儿都是因为各种原因盛情难却,至于什么时候还会再当电视剧编剧,就连她自己都说不准。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